2、面對自卑、猶豫的孩子。
有些孩子膽小、怯懦,事事依賴成人。如我班的朱忻怡、居智毅,畫畫時總是愛模仿旁邊的孩子,在計算活動中更是東張西望,最后一個交作業(yè)單,說他們不會吧,問問又都會都懂,但他們就是喜歡看別人的,等別人做完了可以自己抄,有困難不會自己的解決,總是第一時間來找老師,唯唯諾諾,上課也不敢舉手表達(dá)自己的見解。在對弈時,這種個性也很顯著。他們面對其他對手,明明判斷正確卻遲遲不能確定。下棋慢吞吞地耗時間。如果這時有個人在旁邊支招,他便甘心地做傀儡,不管對錯。雖然在對弈之前我們也強調(diào)幼兒做到“觀棋不語”,但是,觀棋不語這一要求對幼兒來講,顯然太嚴(yán)苛,許多幼兒知道但卻做不到,一些有主見的孩子不太容易被別人左右,但這些孩子就趨之若鶩,不再自己思考,喪失了圍棋對弈的本意。
因此,針對這些容易受人指使,不自信的孩子,我們常常安排他們面對一些能力較差的孩子,并單獨一張桌子來對弈,沒有旁人的干擾,也喪失了可以依賴的個體。剛開始,由于沒有他人幫助,他常常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不能下完一盤棋,常常是干坐著耗。于是,我們給他們換九路小棋盤,兩個幼兒面對面,玩“開花”游戲,即一個棋子被圍住后提掉,從簡單的提子吃子開始,再加上一些小獎勵來誘導(dǎo),漸漸地,他們覺得下完一盤棋也很容易。下完了,不管輸贏,還有禮物。孩子都是喜歡表揚的,成人的肯定能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而對手不強也從一個方面提高了他們勝利的希望,因此,一次次的表揚,一次次的勝利,使他們建立了優(yōu)越感,下棋也變快了。開花游戲越玩越熟練,這時,就讓他們開大花,換大棋盤,給他們一定時間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下完就有禮物。現(xiàn)在的他們,做事變得有主見了,下棋時果斷了許多,獨立思考的習(xí)慣也漸漸養(yǎng)成。
3、面對任性、蠻橫的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四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一家六口都圍著太陽轉(zhuǎn)。許多孩子在家任性慣了,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贏得起,輸不起。有些孩子輸了棋就大哭大鬧,摔棋打人,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如我班的張浩煒、陳良宇,為了贏棋常常欺負(fù)別人,蠻橫地把對方?jīng)]死的棋子提掉,有時不顧一切地擺上兩三顆,輸了棋就踢人、打人,把棋弄翻。
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安排一些棋藝較精的幼兒,如張承義、祝臻翔與他們對弈,還適當(dāng)增加一個小裁判,象球場上一樣有黃牌、紅牌,如果多擺棋子,黃牌警告,如果弄亂棋子則紅牌罰下。由于對手棋藝較精,每一步都計算點數(shù),死活心知肚明,所以他們想耍賴不太容易,而裁判又增強了監(jiān)督力度,他們有了幾次不愉快的對弈后,漸漸明白了耍賴、打人摔棋是沒有用的。這時,我們及時陪他們下棋,邊下邊教,在對弈過程中告訴他們一些實戰(zhàn)技巧,如“棋在斷處生”“拆飛圍空”等,幾次對弈后,我又安排棋藝一般的幼兒與他們下棋,由于前段時間的積累,所以這一次輕而易舉獲勝。我們抓住這個機(jī)會,對他進(jìn)行教育,告訴他:要想贏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認(rèn)真學(xué),找機(jī)會多練,而哭鬧打人耍賴都不管用。現(xiàn)在的他們下棋很少耍賴,面對失敗,性情也豁達(dá)了許多。
4、面對驕傲、固執(zhí)的孩子。
有些孩子對棋類活動有著強烈的興趣,圍棋也下得特別棒。在班級里很少遇到棋鼓相當(dāng)?shù)膶κ。因此漸漸形成了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有時在對弈時也常常執(zhí)著于一塊地的輸贏,可謂寸土必爭。日本棋手喜歡一句佛學(xué)術(shù)語“無心”。它描述了一種視世界清澈無比的超自我平靜的精神狀態(tài),榮辱不驚。它告訴棋手在某一處爭強貪勝就會丟失大局。
因此,我們針對這些情況引用了一些小故事,如“龜兔賽跑”,它告訴小朋友們兔子看不起烏龜,在比賽中驕傲自滿,偷懶睡覺,最后輸?shù)袅吮荣悺S秩?ldquo;狐貍與烏鴉”。烏鴉自以為自己唱歌很好聽,沒想到狐貍騙了它一大塊肉。類似與此的驕傲心理會導(dǎo)致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剛開始我班的張承義、劉宇都屬于這種性格的孩子。他們棋藝頗精,但往往執(zhí)著于一塊地的勝負(fù),而且面對一些不強的對手,常常不愿意下。于是在中班時,我們就鼓勵張承義、劉宇等專和大班小朋友下棋。他們在對弈過程中輸了幾次后漸漸明白強中更有強中手的道理。大班后張承義主動去實驗小學(xué)報名,和更強的對手不斷對弈,磨練了自己的棋藝。而我們在班中實行的圍棋分組,因材施教,對他們進(jìn)行了全局訓(xùn)練,在練習(xí)了“小雪崩”、“雙飛燕”等定式后,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全局觀,不再固執(zhí)地爭奪一兩處了。在圍棋對弈中,我們常常請他們擔(dān)任小小裁判員,作出公正裁判。碰到了棋藝一般的對手,他們現(xiàn)在更愿意邊下邊教,頗有小教練的風(fēng)范。對此,我們感到很欣慰,因為大家的進(jìn)步,才是真正的進(jìn)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