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供能啟發(fā)幼兒探究并實現(xiàn)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
在科學教育領域,對于幼兒來說,材料既是引發(fā)他們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中介。正是材料引發(fā)了幼兒的探究活動,幼兒也正是借助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實現(xiàn)著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在科學活動中,我們要精心選擇材料。材料要便于幼兒操作使用。如在活動“物體怎樣能移動”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積木、鐵塊、皮球、羽毛、紙盒等,然后讓孩子們想辦法讓這些東西動起來,有的幼兒拍起了皮球,有的幼兒吹起了羽毛,有的幼兒搬起了鐵塊,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從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使物體移動的方法。正是這些平時孩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引發(fā)了這一系列探究的活動,激發(fā)了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又如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影象”,它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了解哈哈鏡的原理,除了給幼兒提供了大哈哈鏡,我還提供了平面鏡、凹、凸面鏡等各種鏡子讓幼兒探索,通過比較,孩子們探索出了哈哈鏡的原理,如果沒有各種鏡子作比較,孩子很難發(fā)現(xiàn)出哈哈鏡的獨特之處。同時,我還提供了自制銀光板,讓孩子在剛開始的感受哈哈鏡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出哈哈鏡的制作原理。另外,我又提供了一些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索了解到哈哈鏡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不同的材料都起到了它不同的教育作用,每一種材料都引發(fā)出孩子探究的欲望和不同的探究行為,并且層層深入,達到了不同的教育目標。
另外,我們可利用區(qū)域活動,設置科學探索區(qū),提供豐富多采的材料,讓孩子在操作、探索不同材料的過程中自主地探索到不同的科學現(xiàn)象。材料在科學區(qū)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只有提供豐富多采的有趣味的易于操作的材料,幼兒才會自主地投入到科學區(qū),并且獲得不同程度的知識經(jīng)驗。平時我們就可在科學區(qū)提供一些材料讓幼兒探索,完成一些不需在集體活動就可完成的教育目標。如“有趣的泡泡”活動,在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這一原理前,我們就可在科學區(qū)先投放一些吹泡泡的材料,一方面激發(fā)孩子對吹泡泡的興趣,另一方面能更快地了解泡泡的一些特性,如如何產(chǎn)生泡泡、泡泡是圓的、泡泡在陽光下會發(fā)出五彩色等等;又如在科學區(qū)提供磁鐵和其他不同的材料,孩子就會在操作中探索出一些磁鐵的不同層次的秘密,如磁鐵能吸鐵制品,磁鐵有隔物吸物的原理等。有了這些自主的探索,老師就不需利用集體活動的時間來完成教育目標,也不需再進行繁瑣地指導,何樂而不為呢?
。ㄋ模、引導幼兒學習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探索能力。
在科學教學中,是把知識本身作為目的,還是把知識作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學方法為目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茖W并不是簡單地對自然規(guī)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方法。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掌握必要的科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方法是幼兒探索能力的體現(xiàn),孩子在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著自己的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