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而英語兒歌由于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jié)奏明快,結合了詞的韻律流動感,所以具有可以唱誦的特質。英語兒歌與游戲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情境教學法、多種感官體驗法和全身反應法,讓幼兒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與人、物、環(huán)境材料等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發(fā)展聽說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兒歌、游戲、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xù)發(fā)展和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英語教學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幼兒英語活動中,英語兒歌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這一方法是我園在長期的教學探索實踐的過程中得出的一種既符合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又能促進幼兒對初淺英語口語進行模仿、傾聽,進一步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的形式。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前改革開放逐步深化,國際交流日益廣泛的形勢下,幼兒英語教學作為培養(yǎng)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雙語兒童"、"新型人才"、"全球一體化人才"的途徑,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既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讓幼兒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習得第二語言?效果如何?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2002年9月起,在我園開展了幼兒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索幼兒英語的教育方法。
二、英語兒歌與游戲活動的結合:
兒歌是兒童口頭傳唱的歌謠,它們是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心理特點,以簡明的音韻寫成。英語兒歌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jié)奏明快,結合了詞的韻律流動感,也有部分的兒歌是幼兒自己在游戲等場合隨口編唱的。
英語兒歌由于內容豐富生動、語言淺顯、節(jié)奏明快,結合了詞的韻律流動感,所以具有可以唱誦的特質。對幼兒來說,它主要是一種由聽覺感知的聽覺藝術,是活在孩子們口頭上的英語文學。
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是以游戲為生活的,所以,我們應當給兒童充分的機會,使他們得到完美游戲的生活。"我們把英語兒歌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
三、英語兒歌的特點及其意義
英語兒歌的主要特點是語言淺顯、形象具體可感、音韻自然和諧、富于動作性。
1、語言淺顯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此時幼兒英語語句簡單、語法結構單純、語匯貧乏,因此,語言淺顯的英語兒歌把正確的語法、語匯與幼兒的口語結合起來,形成優(yōu)美的幼兒英語口語,適應了幼兒語言
發(fā)展的水平,能被幼兒理解和接受。英語兒歌中使用的詞匯主要是名詞(動物、植物、食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動詞(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形容詞(顏色、形狀、大小等),這些詞反映的事物及其屬性比較具體,契合了幼兒的思維特點。同時,在英語兒歌中簡單句子的大量使用,容易為他們所接受和掌握。
2、形象具體可感
英語兒歌作品的語言特別強調形象性,著力于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描繪,突出它的形態(tài)感、色彩感和動作感。所描繪的人、物,使幼兒念起來感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觸其物。
如:英語兒歌《Lark》
In a big park
Lives a lovely lark
She never ceases singing
Until it's getting dark
(大意:在一座大公園里生活著一只可愛的云雀。她天天歌唱個不停。她唱呀唱,直到夜幕降臨她才會停止她的歌聲。)
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增強了兒歌的形象性,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情緒。
3、音韻自然和諧
兒歌與音樂密切聯(lián)系,兒歌中特有的悅耳和諧的音韻和鮮明的節(jié)奏能使幼兒產生愉悅感。有些兒歌在內容上沒有多大意義,但其和諧的韻律、鏗鏘的音響都從聽覺上給幼兒以愉悅。因而兒歌的語言不僅要求淺顯、口語化,而且須有嚴格的韻律、明朗的節(jié)奏,常形成有規(guī)律的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