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這就是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允許幼兒日嘗試錯誤,允許幼兒宣泄情緒,允許幼兒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幼兒的創(chuàng)造是極富個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的懂,說的清。讓幼兒評價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能給幼兒提供一次交流的機會。如案例中所說的:“貓來捉老鼠,老鼠沒有跑了,而是嚇得小便了,細細的線條來表示老鼠的小便。”由此可以看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個性和表達方式,只有我們充分尊重幼兒的作品,對以后幼兒的創(chuàng)作活動起著很大的作用。這時我們不能一昧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品,應對孩子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你剪的真不錯!”“哇!好棒!……”哪怕是不“成功”的孩子作品,也要用鼓勵的話語,如:你的作品也很好,如果某個地方再剪掉一些那就更好了!對活動中遇到困難的孩子,應給予幫助多鼓勵,如:“老師相信你能行,大膽的試一試吧!……。” 親柔的愛撫,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拉近了我和孩子們的距離,孩子從老師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在剪紙方面的進步,自信心更足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高了(2)提供支持,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如果說,欣賞的眼光能夠使我們真正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那么,當孩子遇到困難、出現(xiàn)問題、需要幫助時,深入得了解他們。在與孩子日常接觸和交往中,我們時時做個有心人,注意傾聽孩子說什么;耐心觀看孩子做什么;適時問孩子想什么,及時體察和探明他們的興趣和需要,并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他們的需要。①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②耐心的等待孩子的發(fā)現(xiàn)。
二、在美術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表達自己的認識,是創(chuàng)造性美術活動的重要特征,它是圍繞著創(chuàng)造性學習地知識技能進行的,教師積極有效地引導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設置階梯,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
孩子平時喜歡折折剪剪,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決定讓孩子大膽嘗試剪紙。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按大多數(shù)老師那樣先教孩子畫,然后依圖去剪。而是一開始就運用民間剪紙大師們的那種隨心所欲,僅教孩子剪幾刀。孩子們“瞎剪”一番,明明剪的像一朵花,他們說剪的是山……于是我順水推舟,表揚他們剪的好。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光靠幼兒欣賞,自由剪還不行,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剪紙技能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制訂剪紙計劃時,能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出發(fā),由淺入深,有易到難,有目的,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依次,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剪紙是要有創(chuàng)意,這對于剛剛接觸到藝術的孩子們來講,這種鼓勵無疑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好奇、好強的個性。因此孩子們自己動起手來,沒過多久融入剪紙活動的幼兒越來越多,這種表面上看似與“一招一式手把手教”相違背的做法,恰恰應對了“民間藝術”“隨意”之術,又符合了孩子們生性好動的特點,于是他們的膽子更大了,鬼點子更多了,也敢于支怪招兒,教室不再是循規(guī)蹈矩的地方,孩子的獨特個性發(fā)揮的更加充分,孩子們學會的是取長補短,互相幫助與合作,保證了“群體學藝”的氛圍,于是我把握時機將民間剪紙的紋樣和簡單的理念一點一點的滲透給孩子。一段時間之后,在稚嫩的作品中很難再見到老師的“影子”,克服千面一律的教學弊端。
(2)問題引路,嘗試創(chuàng)新《綱要》指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是指教師創(chuàng)造的條件、機會,能夠影響幼兒活動的方式。” “環(huán)境”是我們的第三位老師,正是經過良好設計的環(huán)境起到了暗示的作用,誘發(fā)了幼兒積極的行為,它的效果往往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的更實在。為了讓幼兒認識剪紙,走進“剪紙”活動,在教室的墻上創(chuàng)設了一個“剪紙欣賞”的專欄,里面張貼了由老師和幼兒家長共同動手剪的作品:有十二生肖,各種窗花,收集的剪紙的圖片實物等。它們顏色各異,非常的精致和漂亮。當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這些五顏六色的新奇作品,“哇”的叫了起來。有些甚至高興地拍手,不停地贊美著……。孩子們對剪紙好奇地不得了。在圖書區(qū),我投放了一些“民間剪紙”的圖書,一到游戲活動的時間,孩子們踴躍的到這里來,你看這本,我看這本,安靜的很,他們完全被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吸引了。另外,在午后散步時,我組織幼兒參觀走廊中懸掛的“京劇臉譜剪紙”“年年有余剪紙”等。觀看了走廊墻上的大幅剪紙作品……。為了讓孩子們知道作品是怎么來的,在每周一次的興趣組活動時,我?guī)ьI他們仔細觀看了興趣組小朋友的剪紙,提醒他們關注紙頭“變”的過程。神奇的剪紙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孩子們對剪紙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