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廣泛應用于我們的幼教領域。多媒體教學以它強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可視化,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化,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情境,使得教師樂教,孩子樂學,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但在具體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多數老師在運用中,往往沒有從從實際出發(fā),出現了追求表面,用得太濫;華而不實,做得太花;喧賓奪主,用得太多等現象,這樣不僅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使效果更差,本文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就如何巧妙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些優(yōu)勢,更好地促進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 多媒體 教學質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第二條: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應該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生動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也大大推進了多媒體課件在幼兒園教學中的發(fā)展,給幼兒園教育活動帶來了新的生命力。烏申斯基說:"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受來感受周圍的事物。"多媒體教學恰是以它強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將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可視化,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化。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情境,使得教師樂教,孩子樂學,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氣象。但如果不合理的運用,用得太濫,或用得太多,做得太花,喧賓奪主,等不僅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使效果更差。那么要如何巧妙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質量這一目的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合理的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電教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適合用多媒體來教學,也并不是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一定都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對于那些不適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教師費了很大力氣來制作,也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許多教師認為,要實現教學的現代化,必須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活動,就等于教學已經現代化了。因此,一味的追求多媒體教學,甚至不能用的地方也硬要用,把多媒體誤認為是一種"全能媒體",時時用課件,處處用課件。公開課、匯報課中濫用多媒體的現象更是普遍,不管活動是否需要,都要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展開。事實上,對于有些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甚至超過用課件所取得的教學效果的那些內容,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使用課件。 如數學活動《比較長短》、《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科學活動《認識磁鐵》、《有趣的泡泡》、《沉與浮》等,這些活動完全可以通過實物來進行教學,如再選擇多媒體,無疑都是畫蛇添足之舉。這種濫用多媒體的現象看似場面熱烈,教改味濃,實質是把多媒體當成了傳統(tǒng)教學的新工具。使活動變成了"以多媒體為中心、以畫面為中心",這樣既減少了幼兒自選活動內容的機會,更搶占了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的空間。
一般來說,有游戲性質的、跨時空性的、突出變化過程的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運用多媒體來教學。比如,幼兒充滿好奇,他們常常對自然現象、動植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些內容往往很難直接用語言表達清楚。如:《雨的形成》、《認識光》、《小蝌蚪變青蛙》等,這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優(yōu)勢,變靜態(tài)掛圖為動態(tài)畫面,變說教為形象視覺刺激,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感覺的協(xié)同作用,使幼兒猶如身臨其境,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還有些活動可以利用多媒體易于操作,交互性強的優(yōu)勢,根據教學需要有意控制畫面,提出問題,給幼兒留有想象、創(chuàng)造的空間,然后再通過媒體繼續(xù)探討、延伸,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在語言活動《小水滴旅行記》中,在第一次播放課件時,教師可隨時暫停播放,讓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在第二次播放課件時,教師可隨時有意控制畫面,讓幼兒來講,這樣可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