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進行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陳曉霞認為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要滲透于日常生活中、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加強體能訓練以及家園一致等;方式主要有組織討論法、動作訓練法、情境表演法、小組競賽法和角色游戲法。[ ]
在論及幼兒園的安全課程時,黃曉梅指出安全教育活動要立足幼兒生活經驗,在幼兒獲得相關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活動;關注教育細節(jié),慎重考慮教育細節(jié)對幼兒產生的影響,使幼兒接納并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關注評價,將評價與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提高活動效率。[ ]而黃瑾則是對教育活動中的情景設置應注意如下問題:情境是否能激發(fā)幼兒全身心投入;情境是否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情境是否促進了幼兒的有效發(fā)展。[ ]
顧榮芳教授對幼兒園安全教育進行了全面的思考,她從幼兒園安全工作僅重視外在監(jiān)督機制、僅是滿足于安全事故的日常防范等誤區(qū)反思了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價值:以流行病學理論審視幼兒園安全教育問題,提出在進行安全教育時應關注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尤其是認知發(fā)展、動作發(fā)展特點)與事故發(fā)生的關系;最后基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提出了安全教育的策略。[ ]
2.1.4 對國外安全教育的介紹
國內除了上述研究以外,還有少量文獻是對國外幼兒安全教育的介紹。劉宣在對國外的安全教育評述中指出國外安全教育以創(chuàng)設安全的環(huán)境為前提,主要由教師進行,家長、社區(qū)作為支持者,將安全教育滲透于生活和游戲中,值得我們借鑒。[ ]
2.1.5 評述
綜上,研究者發(fā)現(xiàn),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簡單介紹性的文章較多,但是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有待加強。在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人們對安全教育的關注已經越來越多,論及的范圍也較廣。在理論研究方面,雖有研究者從理論上對幼兒安全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等做了全面的探討,但研究尚不成體系,對于幼兒安全教育還缺乏專門、系統(tǒng)的研究。同時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的實踐研究也是研究的薄弱點,在安全教育方法方面更是較少有人對此做具體探討和研究。從當前幼兒安全教育的實際情況看來,雖然各部門及幼兒園都致力于幼兒安全防范及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茖W的教育應該建立在對個體已有認知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同樣,有效的安全教育也應基于幼兒安全認知的特點和規(guī)律。那么農村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同樣也應基于對農村幼兒安全認知特點的了解。
2.2幼兒安全認知的相關研究
筆者以"安全認知"為關鍵詞在1990-2009年的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和萬方-中國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搜到相關學位論文3篇,同樣以"安全認知"為關鍵詞在1980-2009年的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搜索到相關論文數(shù)篇,主要討論幼兒對安全相關概念、意外事故等的認知特點以及影響幼兒安全認知的因素等。
2.2.1 關于幼兒安全認知特點的研究
范存欣的研究中,研究對象為中小學生,與幼兒的安全認知研究有一定的聯(lián)系。范存欣等人通過對廣州暨南大學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的在校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和教師共2887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對意外傷害的一般知識以及某些預防方式等,調查家長、教師對中小學可能發(fā)生的常見意外傷害及預防措施等方面知識的認識。研究經統(tǒng)計數(shù)據,對結果進行分析和建議,文章認為,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并不完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安全意識也隨之提高、其行為也隨之正確的;某些認識和行為恰好相反,尤以中學生為甚。教師家長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健康教育,同時對家長和教師也應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 ]
袁安香、范豐鶴和董艷對3-6歲兒童對常見意外傷害的認知進行了研究,研究采用訪談法,就"幼兒意外傷害安全教育研究調查表"共24項內容對幼兒進行逐一詢問,了解幼兒對意外傷害的認知情況,研究結果顯示,3-4歲組和5-6歲組的兒童對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認識不足或有不正確的認知,男女兒童對意外傷害危險因素的認知有4個項目存在明顯差異。針對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3-6歲兒童需要針對其特點加強對意外傷害的安全教育。[ ]
劉蕊采用訪談法,借用情境圖片,從對概念下定義、原因認知、后果認知和情境認知四個方面研究了幼兒對于意外傷害事故的認知,通過對訪談結果的整理歸納和統(tǒng)計分析,揭示了幼兒對意外傷害事故認知的總體特點、年齡差異、性別差異以及園所差異。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56%的被試幼兒能夠通過在具體事例中描述事故原因、后果或者過程的方式來為意外傷害事故下定義;58%的被試幼兒所認識到的意外傷害事故原因是單維度的:75%的被試幼兒能夠認識到意外傷害事故可能導致的后果;62%的被試幼兒能夠正確識別可能導致意外傷害事故的危險情境。此外,幼兒意外傷害事故認知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但存在較明顯的園所差異和十分明顯的年齡差異。[ ]
成利新也運用訪談法,借用情境圖片,從年齡、性別、園所、不同安全事故四個角度分析幼兒對安全事故情境的判斷水平及其應對策略的認知特點。結果顯示,幼兒安全認知水平存在顯著的年齡與園所差異,無顯著的性別差異,幼兒對不同安全事故、同種安全事故不同情境的判斷水平均存在顯著的情境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