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h(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的提供,要體現數學美感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作為幼兒園,創(chuàng)設精心的數學環(huán)境,有益于進行數學教育。數學家羅杰斯認為:只有當兒童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fā)生,這時,兒童不僅學習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因此,為幼兒提供生活化的數學活動材料,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和學習的愿望。為幼兒提供的材料不再限于一幅圖、一堆玩具,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物品都成為數學環(huán)境的材料,這些材料都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美感。如自然類材料:石子、樹葉、沙、水、土等;成品類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計算器、七巧板、撲克、算盤、時鐘模型、棋類等;輔助類材料:剪刀、紙、彩筆、橡皮泥、操作板、沙盤等;廢舊物品類材料:塑料泡沫、布條 、線頭、廢舊盒子、塑料空瓶、包裝盒、小木塊、小石子、貝殼、火柴棒等。在提供材料前,教師一定要事先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興趣,然后根據幼兒的興趣來投放材料。在這投放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所投放的材料與準備對幼兒的學習是否是有意義的,這些材料是否限制幼兒的學習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根據幼兒的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育計劃,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fā)探索的欲望與學習的動機,并進一步產生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同一種教育內容材料的投放也應該是多種多樣地,要充分體現出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這樣能讓不同程度的幼兒都有操作的機會,都能獲得發(fā)展。數學的魅力和美感就在這里。
創(chuàng)設一種與幼兒年齡相適應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環(huán)境是首要的。對于幼兒的數學學習和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來說,材料的提供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極其重要而富有價值的,它更能體現數學美感的內涵,它是幼兒在材料的操作和感知之上建構其相應的數學概念的前提和必要保證,因此,作為影響幼兒數概念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和條件,幼兒教師應重視和關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并成為著力探究的一個問題。利用活動空間合理投放材料,可刺激幼兒的審美感知,逐漸培養(yǎng)幼兒數學的美感。在材料投放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發(fā)展水平,更需要關注活動內容和材料的本身,材料的選取是否鮮明、美觀、豐富多樣,以此使幼兒的數學美感在無形中得到體驗與發(fā)展。
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教師還應有序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數量與種類是科學合理的,既滿足活動的需要,又避免單調乏味和無目的泛濫。材料要具有趣味性、新穎性、獨特性,方能引起幼兒專注、持久地進行活動。凡是細微的地方都是美感體現的部分,所以,數學教育活動中無處不都存在著美的感染。
。ㄈ⿺祵W游戲活動材料設計和擺放設置注意美感滲透用游戲的美來感染孩子,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審美的能力,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富有情趣,很美很美;例如圓圓的皮球很美,孩子們都喜歡,老師讓孩子們做拍皮球數數字活動,從1到10.可以讓孩子拍球并寫數字。注意提醒孩子"6"和"9"的區(qū)別,"6"的圓圈在下面,往下拍球六下,"9"的圓圈在上面,往上端球九下,把數字的美轉換到游戲活動之中。這個游戲適合剛剛接觸數字的幼兒,通過動手拍皮球的親身體會,加深孩子對每個數字外形及寫法的認識,更得到了數學美感的體驗。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感染,從而得到了審美的培養(yǎng)。
。ㄋ模⿲祵W活動內容與美術技法聯系,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的意識新課程強調"操作式教學",讓其參與到活動中,從活動中體驗知識的演變過程, 從而獲得知識結構與知識結果。美術的色彩和圖案對幼兒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是很美的,在數學活動中可把美術作為輔導手段,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操作獲取知識。如:在畫"日歷"、"時鐘"中感知時間所具有的特性,促進認識,增強美感。特別是在空間教學中,美術更有著極其獨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動中感知體驗幾何體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紙活動中感知體驗圖形轉換;在涂色、粘貼中感知形體分割和學習分類等。在數的組成、加減法運算的教學中也應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采取"一圖多式、多式一圖、一式多改"的教學方法。在數學中還應注意幾種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從中體驗某一概念的內涵和運算規(guī)律,并要求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從而使孩子獲得的知識既有系統(tǒng)化,又有生活的情趣美,孩子的情操也得到了提升。
。ㄎ澹┰跀祵W活動中通過數形結合形式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幼兒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高對生活的審美觀。在教學中,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其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幼兒園大班教學《8的形成與數數》這一節(jié),一位老師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教具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卜、小花若干,讓學生多次分組"采蘑菇、拔蘿卜、拼花片..."等活動進行實物游戲來完成"8的形成與數數",課堂歡聲笑語,趣味熱烈濃厚,孩子們都高興極了。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懂得了動手勞動以及收獲的快樂,這正是數學美感運用及培養(yǎng)的實質所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以此類推,使幼兒在數學美感中學習和掌握10以內的數的組成,從而鼓勵幼兒去發(fā)現與交流,運用數學美感去審視生活中的諸多現象,幫助幼兒成為主動與自信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