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強"家園共育"的合力《指南》中給我啟發(fā)最多的,還有教育建議。這些教育是寫給教育者的,但更多的是寫給家長的。因為教育決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情,真正有效的教育更需要家園攜手,合作共進。
家長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這種高期待的美好愿望與科學理性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落差。根據《指南》要求,科學地回答了3-6歲兒童"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應該學習什么(學習內容)、怎樣學習(學習方式)",以及教師與家長"應該提供怎樣的幫助與指導"等有關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礎性與根本性問題。關于如何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指南》用樸實的語言,給父母指導與啟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其次,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指南》的出臺是就是遏制家長"輸在起跑線"的思維定勢。這對幼兒家長也起到了詳細的指導和對照作用,這樣就對家園雙方的共同教育提供了同步的可能,其指向性和目的性更為詳實,可以有效防止當今家長們在教育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使家長們也能比較好地了解孩子的特點和規(guī)律,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學化。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應該說《指南》是我們教師和所有的家長朋友們很好的一盞指明燈。有了理論支撐我們在從事教育活動時,就能相對更恰當的理解和掌握五大領域的目標、要求和實施要點,結合每個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知道自己可以對不同年齡層面的孩子有哪些合理期望。有了合理期望,相信我們在實施教育活動時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同時也能與家長朋友進行更為科學的家園互動,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當然《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的,但不能把它當成標尺去測量幼兒,傷害幼兒,不能把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一位孩子創(chuàng)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作為幼兒教師,我想,我們可以做的是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內化于心,對每個年齡段每個領域的目標了然于心,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授之以漁",讓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學習、會學習的明燈,讓他們能在浩瀚的知識天地中自由翱翔。千萬不能以"拔苗助長"的方式,讓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長"或是"千篇一律"。
既然選擇幼教,我們就應該熱愛這個事業(yè),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獲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需要我們老師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并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有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揣摩《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綱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資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