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戶外活動是大型玩具,可因天氣下雨,只能在室內(nèi)了,昨天的體育課上發(fā)現(xiàn)孩子們側滾翻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請孩子們玩“包餃子”的游戲,主要是練習側滾翻,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出:“我知道大家都吃過餃子,那好吃的餃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教室里一下子就鬧騰起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吃過芹菜餡的,我吃過牛肉餡的,我還吃過煎餃呢。”由于孩子們對包餃子、吃餃子都較為熟悉,所以我請孩子我自己想象成一只餃子放在鍋里咕嘟咕嘟煮的時候在鍋里翻動不斷地做側滾翻的動作。
游戲玩了2遍后,A大聲叫起來:“老師,游戲錯了。”頓時我被說的一頭霧水,心想:沒錯啊,我明明是按照教材上的過程一一照做的啊。”但我也想聽聽他說錯的原因,于是,我疑惑的問:“是哪里錯了啊?”“餃子外面有層皮為什么我們沒有?”A振振有詞地說。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B說:“是的,我包過先搟皮,包的時候要捏緊一些,不然會散開來的。”“對,假如里面放太多餡,皮也會破的。”孩子們一下子來勁了,七舌八嘴的議論開了,我連忙示意他們靜下來:“你們說的都好,既然有皮,那游戲時皮用什么來做呢?”“就用白紙來做,因為白紙是白的,餃子皮也是白的,顏色一樣。”C先提議,他的話音剛落,立即被D否定了,他認為白紙不好,因為在滾時容易破,這時E撓撓頭皮憨憨的笑著“噢”了一聲,小機靈F站起來說:“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布袋子來做餃子皮,因為它不會破。”我連忙贊同這個方法“要不你來演示一下。”我從體育器械中拿來了平時用來玩袋鼠跳的布袋子,F(xiàn)鉆進布袋腦袋也進去了,用手拉住袋口,順勢滾了起來,“你們看像一只餃子嗎?”“像!”“但是如果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滾會怎么樣?”細心的G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問題:“頭在袋子里看不到,容易撞。”經(jīng)她這么提醒孩子們馬上就想到了這一點,“還有解救的辦法嗎?”話音剛落,B又叫了起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兩個小朋友一個當餃子,一個小朋友來煮來指揮,這樣就安全了。”這個辦法好,來你來演示一下,于是教師里成了一個大鍋,五顏六色的餃子和煮餃子的人,笑聲一浪接著一浪……“當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過程不一致時,怎么辦?是尊重孩子的權利,追隨孩子的興趣,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diào)整計劃,還是強行的把他們拉回預設的軌道?”這是每位幼兒園教師都有可能遇到的實踐難題。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著就必須發(fā)揮幼兒的主題性,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不能以自己的主管意愿替代幼兒的自主愿望。”在今天的活動中,我無不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和集體的智慧,在集體討論中將這個“側滾翻”動作做得這么有生活的氣息,形象有趣,生成這么有意思的有生命的體育游戲,讓我感受到尊重孩子、追隨、推動孩子的興趣,傾聽、回應、支持孩子創(chuàng)造性游戲等有時都是解決我們活動難點的有意義策略,而今天我把孩子們謊謬的想法以孩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從而推動生成了有意義而生動的活動,所以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要善于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其背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