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二班的一次繪畫活動時,我要求小朋友用水彩筆作畫,忘記帶水彩筆的小朋友可以向同伴借用一下。可是幼兒作畫沒多久,就聽到杰杰小朋友的哭聲。我忙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杰杰說:“他帶的水彩筆都被別的小朋友借去了,自己一支筆也沒有了,怎么畫畫呢?”在了解情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借水彩筆的小朋友并不是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為什么這些小朋友不向自己旁邊的 小朋友借筆,而要舍近求遠,到離自己的座位很遠的杰杰那里去借呢?是旁邊的小朋友不愿意借,還是、、、、、、 經過進一步的了解,我才知道這幾個借筆的小朋友根本沒有向旁邊的幼兒借,都只想到向杰杰借。在他們的眼里,杰杰是班里最老實、對人友善、從不與其他小朋友計較的好孩子,所以只有他才是最好商量;而別的小朋友平時都很看重自己的東西,,總會想方設法編出種種理由,拒絕借東西給別人。
問清了原委,我發(fā)現班上小朋友存在的這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多,應該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我問小朋友:如果你看到旁邊的小朋友沒有水彩筆畫畫,你該怎么辦?雖然他沒有向你請求幫助,但是你有沒有想到要主動去關心你旁邊的小朋友?杰杰小朋友平時很關心別人,他樂意借筆給你們,可問題是借去他最后一支筆的小朋友,有沒有想到過他沒有筆怎么畫畫?別人幫助了你,你有沒有想到關心別人?、、、、、、通過一番談話,對杰杰小朋友樂于幫助別人的行為表示了肯定,讓他在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慰。其他小朋友似乎懂了許多。我已經感覺到他們能主動借筆給旁邊的小朋友了,慢慢地在學習主動關心別人,而且明白了別人幫助我,我也應該關心他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