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指導要點
1.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2. 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教學實例:吃下去的食物那里去了(中班)
活動目標:
1、認識人的消化器官,知道食物吃下去所經(jīng)過的身體部位。
2、知道吃食物要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等的道理。
活動準備:
掛圖"消化器官",或相關的DVD。
活動步驟:
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觀看掛圖"消化器官",或相關的DVD(略)
三、討論:吃食物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學實例:兩個月亮
活動目標:
1、能比較"天上的月亮"與"湖中的月亮"的相同與不同。
2、能欣賞兒歌和故事《兩個月亮》。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兩個月亮》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兩個月亮》
教師朗誦兒歌《兩個月亮》,幼兒欣賞
二、討論
教師:湖中的月亮是什么樣的?你能把湖中的月亮打碎嗎?你能把天上的月亮打碎嗎?
三、聽講故事《兩個月亮》
四、討論:"天上的月亮"與"湖中的月亮"的相同與不同。
延伸活動:
用手電筒和裝水的臉盆做小實驗:用手電筒當做"月亮",讓幼兒嘗試將水中的"月亮"打破和撈起。
教學實例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2.初步感受風產(chǎn)生的原因,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玩具電扇、風葉小狗和汽車、紙飛機;扇子、圖書、報紙、帽子、盒子、盤子;各類彈性瓶、塑料玩偶;噴霧器、打氣筒;充氣玩具、氣球等。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風便會動的柳枝、彩旗、彩鏈、風車、乒乓球、花等。
3.記錄紙和筆:反映風與人們生活關系的圖片。
一 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活動目標
1、幼兒會主動思考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2、幼兒會積極動手操作,并提出與事物數(shù)量有關的問題。
3、幼兒會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并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加以調(diào)節(jié)。
4、幼兒會初步運用數(shù)概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5、幼兒會掌握一些基本的數(shù)學符號和記號,并能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 主要內(nèi)容
1、數(shù)和數(shù)的運算
2、量、量的比較和自然測量
3、形和數(shù)形結(jié)合
4、時間和空間
教學實例:五個保齡球瓶(大班)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5可以分成由不同的兩個數(shù)組成。
2、讓幼兒能用語言表達5及其組成。
活動準備:
1、玩具保齡球和保齡球若干套。
2、雙色塑料圓片數(shù)十片。
3、直立的和橫倒的保齡球瓶圖片若干張。
4、1-5的數(shù)字圖片各若干張。
活動步驟:
1、讓幼兒玩"打保齡球"
。1)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人。
。2)教師演示如何打保齡球,讓幼兒玩"打保齡球"。
。3)要求幼兒每次打完球后,用左手舉起依然直立的保齡球,右手舉起倒下的保齡球,并說"我打下了x個,沒有打下y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