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后習俗水平,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取向階段,第六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64.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三個階段
①依從 ②認同 ③內化
65.影響態(tài)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
、偻獠織l件。包括家庭教養(yǎng)方式、社會風氣、同伴影響。
、趦炔織l件。包括認知失調、態(tài)度定勢、道德認識水平。
、蹅體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齡等因素
66.培養(yǎng)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僬f服 ②榜樣示范 ③群體約定 ④獎懲
67.心理健康的標準
、偾榫w穩(wěn)定、樂觀 ②正確的自我觀 ③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苋穗H關系和諧 ⑤人格完整 ⑥心理行為表現符合年齡特征。
68.小學生中易產生的心理障礙
、賰和鄤泳C合征(簡稱多動癥) ②學習困難綜合征 ③兒童過度焦慮反應
、軆和瘏拰W癥 ⑤兒童強迫行為
69.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賯人因素 ②家庭因素 ③學校因素 ④社會因素
70.心理評估的方法
①心理測驗 ②評估性會談 ③其他方法 :觀察法,自述法
71.心理輔導目標:
①學會調適,包括調節(jié)與適應--基本目標 ②尋求發(fā)展--高級目標
72.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購娀 ②代幣獎勵法 ③行為塑造法 ④示范法 ⑤暫時隔離法 ⑥自我控制法。
73.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①全身松弛訓練;②系統(tǒng)脫敏法;③肯定性訓練。
74.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tǒng)中將教學目標分為
、僬J知目標 ②情感目標 ③動作技能目標
75.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①教師的領導風格 ②班級規(guī)模 ③班級的性質 ④對教師的期望
76.群體動力包括
、偃后w凝聚力 ②群體規(guī)范 ③課堂氣氛 ④課堂里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
77.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課堂紀律分成四種類型
、俳處煷俪傻募o律 ②集體促成的紀律 ③任務促成的紀律 ④自我促成的紀律
78.教學評價的分類
①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②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叟渲眯栽u價和診斷性評價 ④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79.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傩哦 ②效度 ③區(qū)分度
80.研究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
、俳處煹臒嵝暮屯樾 ②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81.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存在的差異:
①課時計劃 ②課堂教學過程 ③課后教學評價
82.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
①關注生存 ②關注情境 ③關注學生
83.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儆^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②微格教學 ③對教學經驗的反思。
84.布魯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
、俜此既沼 ②詳細描述 ③交流討論 ④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