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進行言語交流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話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的話,要耐心地、盡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否則,長此以往,孩子會養(yǎng)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許多教師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就以"老師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師來幫你。"等打斷孩子的話。經(jīng)常這樣,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和與教師交流的欲望。
、、允許孩子申辯申辯是一種權利,也是言語交流的一種方式。有的教師喜歡那種俯首貼耳"聽話"的孩子,老師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批評,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扯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教師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2、非言語的交流在幼兒園教育中,非言語交流是師幼交流的重要方式,之所以重要,是由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為對幼兒來說,一方面動作要比語言更容易理解。教師的微笑、點頭、撫摸、摟抱等與幼兒交流,比言語更容易表達教師對幼兒的關心、愛護和肯定。另一方面,幼兒也需要教師身體的接觸,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對一個已經(jīng)知道自己做錯事,眼睛看著老師充滿害怕情緒的幼兒來說,老師走過去抱一抱或者摸摸他的臉,遠比說一句"老師原諒你"更讓幼兒安心、踏實,更能讓幼兒感覺到老師真的原諒我了。
非言語交流的途徑,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善于把握機會,毫不吝嗇地、恰當?shù)丶右允褂茫欢苁盏揭庀氩坏降男Ч。此外,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中去,也是師幼溝通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活動中更能對幼兒的情感感受產(chǎn)生真實的、具體的體驗。
3、"蹲下來"與孩子交流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jīng)?吹嚼蠋熥谛∫巫由吓c孩子交談,或者蹲下身來聽孩子說話,這與以前教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和孩子談話,師幼之間那種"距離"感少了不少,讓幼兒增加了幾分親切感。而這里提出的"蹲下來",并不僅僅是指一種肢體語言,它更代表了一種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種能達到更好溝通效果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孩子還小,一方面,他們的個頭比成人矮小,所以老師要時時刻刻想著盡量蹲下身子與他們交談,因為作為老師,早已經(jīng)習慣了對孩子的"俯視",假如嘗試著蹲下身子與孩子們"平視"進行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平等的高度會給交流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平等"是交流的基礎。蹲下來,給孩子一種平視的目光,給孩子一種平等交流的機會,孩子們會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自豪和一份精神上的溫暖。呵護孩子,要從精神上入手;教育孩子,要從溝通入手。而良好的溝通則要從彼此信任開始。愿所有的教師都成為孩子的朋友。
二、細心觀察,耐心談話,發(fā)現(xiàn)特長觀察兒童對一名幼教工作者尤其是幼兒教師的重要性早已被認同。觀察能讓我覺察幼兒的需求、判斷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設計更適宜的發(fā)展目標和教育活動,更可以了解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的特長,,這是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基本功。
l.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優(yōu)點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早期揭示:兒童的發(fā)展是有差異的,不同的兒童在發(fā)展的起點上、速度上甚至是方向上都會有差異,這些基本理論老師們在幼師的職前學習中也早已學過,但并未和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各不相同的孩子建立起聯(lián)系。老師們對兒童的理解和觀察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在《勇敢的小裁縫》的活動中,我們看到一個相對而言無論在個頭上還是在自理能力和語言表達上都比同齡孩子慢些的孩子,但他的拼圖和數(shù)學還不錯。在《一次很有收獲的親子運動會》的活動中我們看到了三個非常不同的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強項:憨憨的、顯得有些幼稚的清元,雖然在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比同齡伙伴弱,但運動上卻表現(xiàn)出特別好的平衡能力和堅持性;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的曹政,自理能力和大肌肉運動能力卻比較強;還有聰明靈活、積極好勝的辰宇。而《接龍游戲的新玩法》中我們還看到了旺旺、樂樂等幾個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
觀察,讓老師們親眼見證了孩子們的各不相同,觀察,讓老師發(fā)現(xiàn)并確信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閃光點?梢哉f,觀察讓每位教師快樂地體味著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
2.全面了解孩子需要連續(xù)觀察記得一位英國幼兒教育家在談論有關觀察兒童的話題時說過:單獨的一次觀察如同用相機拍一張照片,雖然相機不會說謊,但它有可能歪曲事實。我們不能根據(jù)單一的一次觀察來評判一個兒童。我們可以對一個問題加以重視,但要多關注一段時間,以便得出有根據(jù)的結(jié)論。我十分認同這樣的觀點,也因此而鼓勵教師對同一兒童的連續(xù)觀察,或?qū)δ骋唤M兒童的某一項活動進行連續(xù)的觀察,正是在連續(xù)的觀察中,老師們?nèi)娴亓私饬撕⒆,發(fā)現(xiàn)了兒童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和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