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不用花錢購買,卻能透露一個人的身份。”禮儀是什么?有人把禮儀理解為繁文縟節(jié),覺得那都是虛偽的客套,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也有的人認為學習禮儀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禮儀,幼小的孩子又不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學習那些繁瑣的禮儀很不現(xiàn)實。其實,這也是對幼兒禮儀的誤解。在幼兒園,有的幼兒任性散漫,唯我獨尊,在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在社會或家庭中,怎樣尊老愛幼,怎樣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樣著裝,怎樣待客做客,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講文明、講禮貌等等顯得比較薄弱。
所謂的禮儀,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它應該是對他人尊重并贏得他人尊重的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行為體現(xiàn)。
一、禮儀教育從我做起。
將禮儀教育滲透在生活中,第一項教育就是早上的晨檢問好,要求孩子們要鞠躬問好,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覺得陌生,不好意思,幾乎沒有鞠躬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們也覺得有點尷尬。問題發(fā)生了怎樣讓孩子們體會到鞠躬的禮儀呢?老師們的心里打起了小鼓。于是我將這個問題提到了年級例會上進行了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提出如果孩子不愿意主動鞠躬,那么老師可以采取主動先向孩子鞠躬,老師本來就是孩子的榜樣,這樣可以消除孩子們的不好意思,而且還可以起到榜樣的作用。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老師的實施了,通過一段時間的事實,孩子們再也不會不好意思了,大多數(shù)孩子也能主動的鞠躬敬禮了,有些家長也會跟著孩子向老師鞠躬。
二、 通過自編兒歌和游戲?qū)W習和鞏固禮儀教育 。
兒歌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通過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自編及收集的過程使孩子們知道了那些是禮儀,禮儀都有那些行為。也了解了禮儀在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快樂。如:《學做小客人》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禮物要雙手送,在別人家不能吵鬧發(fā)脾氣,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等!抖Y貌用語我知道》這首兒歌讓孩子們知道“請”“對不起”“別客氣”等禮貌的用語要常用。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通過游戲孩子們不但鞏固了禮貌用語還理解了這些用語的含義。如:音樂游戲《坐汽車》知道要給奶奶讓做!赌闶俏业暮门笥选吠ㄟ^游戲使用了“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們對這些語言不再陌生。
三、讓孩子們爭做“禮儀小標兵”。
對孩子們來說最喜歡的莫過于能當個 “禮儀小標兵”,每周每班選禮儀方面做得好的幼兒擔任“禮儀小標兵”。“禮儀小標兵”負責每日早晨迎接來園的家長和孩子向他們鞠躬敬禮,來園的家長孩子回禮。在活動中每個孩子以身作則,主動敬禮。禮儀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通過一段時間的禮儀教育,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時時刻刻將禮儀教育放在心上,讓禮儀教育滲透于一日活動之中。相信不久的將來,禮儀教育一定會結(jié)出碩果。
四、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營造氛圍。
首先,積極營造和諧優(yōu)美的校園物質(zhì)環(huán)境,努力讓園里每一處都成為教育的場所,使每一堵墻都發(fā)揮潛在的教育作用,為幼兒園實踐文明禮儀教育提供環(huán)境支撐。第二、對園里的人文環(huán)境作精心規(guī)劃與設計,讓園里的宣傳櫥窗、幼兒畫廊等校園環(huán)境的每個細節(jié)都無聲的、靜態(tài)地傳達著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文明禮儀知識。
五、細化教學內(nèi)容,確保禮儀教育效果。
為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禮儀啟蒙教育,我們對教學內(nèi)容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將生活禮儀分為用餐禮儀和儀容儀表禮儀,促使幼兒學會正確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nèi)的干凈與整潔;初步學會與別人共餐時的禮節(jié)。在儀容儀表禮儀上,學會用正確的姿勢坐、站、走;能養(yǎng)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衛(wèi)生的習慣。在交往禮儀的教育中,引導幼兒在與人交往中,養(yǎng)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jié);初步學會做客的禮節(jié);能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jù)具體情況與他們打招呼;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謙讓,會尊重和原諒別人。在學習禮儀的教育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做到會舉手、會聽,服從活動的規(guī)則;在活動室內(nèi)做到三輕:走路、說話、搬桌椅輕輕;學會商量,能尊重別人的意見,能保持安靜。
針對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在創(chuàng)造禮儀教育環(huán)境上下功夫,在班級和園內(nèi)的墻飾上布置好愛護公物、尊敬老人等內(nèi)容,讓幼兒處處都能得到禮儀啟蒙教育。與此同時,把禮儀教育與游戲活動結(jié)合起來,如進行“過家家”游戲時,穿插做客、招待的禮儀教育,餐后活動時,講解像“孔融讓梨”等方面的品德故事教育,受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六、讓幼兒學會運用禮儀、逐漸養(yǎng)成習慣。
先教幼兒誦念《幼兒園禮儀教育》書中的白話三字經(jīng),然后經(jīng)常結(jié)合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實景引導幼兒練習。例如幼兒學過“來園禮儀”的“三字經(jīng)”后,我在晨間接待時就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如果他未與父母說“再見”,我就用“三字經(jīng)”的有關(guān)句子提醒道“X X小朋友,‘別父母,勿忘掉’呵!”若不是父母送來園的,我就改說:“別家人,勿忘掉。”幼兒上廁時遇到小小班弟弟妹妹在里面,我就引導幼兒復習誦念“如廁禮儀”,于是幼兒就知道“有人在,須等待”了。幼兒要到戶外活動,我就說“人離開,椅收起”(椅子的禮儀);午睡時我說:“不蒙頭,不趴睡,”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玩席子、被子,我提醒他“小手空,右臥眠”。這些都是午睡禮儀中的語句……如此這般將幼兒誦念過的禮儀三字經(jīng)與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景結(jié)合起來,才能幫助幼兒記憶、理解學過的禮儀內(nèi)容,了解什么場合用什么禮儀。幼兒經(jīng)常說、經(jīng)常練,久而久之才能逐漸養(yǎng)成習慣,才能達到禮儀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