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關心孩子多過于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好,“女人是一天的公主,十個月的皇后,一輩子的操勞。”很多女性產后患心理疾病,和產前產后的身份地位變化有關系。
·在孕期,準媽媽是大家注目的主角,享受著眾星捧月般的寵愛,而產后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會集中在新生寶寶身上,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注和愛護,新媽媽主角的地位似乎被取代了,失落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
·在現(xiàn)代家庭中,孩子永遠不會缺少人愛。而相對的,剛剛生完孩子的產婦,會有受冷落的感覺,導致敏感脆弱的她們情緒低落抑郁。所以提醒當了爸爸的男人們,回到家里要多抱太太少抱孩子。
2.沒能得到充分休息
很多產婦都沒辦法得到充分的休息,特別是一個人帶孩子的新媽媽。由于休息不充分,精神勞累,又得不到他人的幫忙和理解,很容易患上心理病。
\ ·新生寶寶每天要吃8-12次奶,媽媽除了喂奶,還要給寶寶拍嗝、換尿布、洗洗涮涮的,白天夜里都不能睡整覺,很多媽媽每天困得睜不開眼,不知道要熬到哪天算個頭。
·有些媽媽雖然每天都很困倦,但真的有時間睡覺時又不敢睡,總是擔心自己睡著了寶寶出現(xiàn)什么狀況,寶寶的一點兒小響動都能讓媽媽一骨碌爬起來。長時間的過度緊張,可能導致神經衰弱,那時媽媽就是想睡覺都睡不著了。
·初為人母的新媽媽,常常由于沒有經驗或比較緊張,搞得自己手忙腳亂的,無法好好地照顧寶寶,最后因為身心俱疲而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母親的角色。
3.擔心身體的恢復情況
產婦擔心身體恢復情況不佳,或者是身材無法恢復到以前的樣子,甚至是由于母乳分泌少、惡露排出多等問題而感到困擾,從而患上了產后心理疾病。
·有很多新媽媽經過懷孕和生產,體重增加,體形也變得肥胖臃腫,從而擔心自己的身材不能恢復,因此對于當初懷孕有點后悔,甚至心中充滿煩躁和悔恨。
·十月懷胎,會讓媽媽們發(fā)生許多身體上的變化,如肥胖、長斑、妊娠紋等等,而這些變化并不能在產后得到立即恢復,并成為新媽媽們患上產后抑郁的導火索。
·產后最初幾個月一直掉頭發(fā),看著每天掉的頭發(fā),這是要變成禿頭的節(jié)奏嗎?如果以后都長不出頭發(fā)腫么辦?
4.其他原因
·對角色轉換的不適應
有很多做了媽媽的女性,其實自己還像個小女孩,仍然需要丈夫和家人的關愛和幫助,突然生命中多了一個這樣鮮活的小生命,自己擔負起為人母的巨大責任,一時對這種角色轉換可能難以接受和適應,因而就產生焦慮或抑郁的情緒。
·對寶寶性別期待的落差
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落后觀念到如今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qū)則更為明顯,一些新媽媽因為生了女孩兒而自怨自艾,有時再加上家人和丈夫的惡劣態(tài)度,新媽媽產后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情緒。因此,新媽媽和家人在產前就應樹立生男生女一樣的觀念,家人也應多體諒新媽媽,讓她產后保持愉悅的心情。
·生產方式不如人意
有些新媽媽原本想自然生產,卻因為生產過程不順利而實施了剖宮產,所以會感到很失望,加上手術后傷口疼痛的困擾,而有悔不當初的感覺。如果新生兒健康狀況不佳(生病等),也會讓新媽媽因擔心寶寶未來的健康而憂心忡忡,這些都會引起新媽媽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
二、產后如何做好心理調節(jié)
1、產后別讓過多人打擾
產后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時間,過度困乏直接影響新媽媽的情緒。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特別是親朋好友的探視。
2、盡快認同母親角色
新媽媽要運用母親角色,關心、愛護、觸摸小寶貝,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積極采取母乳喂養(yǎng),這些有助于新媽媽消除自認為無能的心態(tài)。
3、最好回娘家坐月子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環(huán)境、至愛的親人,可以幫助新媽媽化解照料小寶貝的無措感,減輕她們的身體痛苦和內心煩惱等,經常過問她們的痛癢,能有效緩解產后抑郁。
4、不要把自己完全閉鎖在家里
如果身體沒有不舒服,天氣較好時可帶小寶貝外出散步,吸吸新鮮空氣,讓心情開朗起來。最好能與好友們在一起,安全度過心理危機。
5、及時釋放不良情緒
情緒沮喪時,可借助一些方式排遣,如和丈夫一起出去吃晚餐或看電影,和好朋友一起吃飯、聊天;不要勉強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心情不好時,強迫自己想一些高興的事情;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化解;與其他新媽咪在一起,聊聊帶孩子的感受;裝扮一下自己,讓自己美麗一些;去做形體鍛煉,產后恢復產前曼妙身材,重拾自信;經常放松自己,如睡上一小會兒或讀書、洗澡、聽音樂、看影碟或精美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