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大雄很少能一個人獨立完成什么事情,對周圍的人非常依賴。不管是在家溫書還是出門購物,都要媽媽陪著。他還從未交過女朋友,因為他覺得到時候,媽媽會幫自己解決的。如果周圍的人拒絕他,他會非常憤怒,關起門來摔東西,大喊大嚷,將惡劣的情緒變成破壞的攻擊,向著周圍發(fā)泄出來。
臨床診斷:沒有建立起良好的界限讓他內(nèi)心充滿沖突和負面情緒經(jīng)過深入溝通得知,從小媽媽對大雄百依百順。在家中,大雄可以做任何事情,即便不合理的愿望,媽媽也會努力幫他達成,如大雄可以打媽媽的臉,媽媽仍是一臉愉悅的表情。小時候的大雄就常有“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這樣的感覺,他不知道自己和媽媽的界限在哪里。
家人的縱容 孩子未曾在自己與世界間建立起清晰的界限生長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的大雄,有一個錯覺,即這個世界就像家這么大,自己與世界之間,也沒有足夠清晰的界限。周圍的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幫助自己。
一旦根深蒂固地建立起這種錯誤觀念,當他長大進入陌生地域時,他也會認為,這些地方也是屬于自己的,對任何物品,自己也有隨意處置權,而身旁的每一個陌生人,也理所應當對自己好、照顧自己。
但一旦遭到拒絕,孩子就會覺得特別委屈,爆發(fā)出各種不舒服的情緒。即使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也許過一段時間之后,被迫要接受現(xiàn)實。但已經(jīng)在心里產(chǎn)生各種不良的陰影。
混亂的規(guī)則讓他內(nèi)心充滿沖突孩子在出生時,并沒有學習與掌握這個世界的各種規(guī)則,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學習各種規(guī)則。
但父母或者養(yǎng)育者,往往用自己的習慣與孩子溝通,更讓孩子感到困難的是他們對于規(guī)則并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過程,或者明確的說明過程。像在大雄家中,媽媽從未對大雄明確解釋“媽媽和你并不是一體的,你是獨立的個體,有些事情是需要你自己面對、自己解決的。”這次媽媽幫大雄解決這件事,下一次可能就不行。
孩子就會因此而產(chǎn)生左右沖突的情況,他不知道如何取舍,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做。當孩子對世界間的各種規(guī)則,無法判定對錯,也無法知道具體的邊界,無所適從時,就會形成種種負面的情緒和攻擊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