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參加夏令營、培訓班等傳統(tǒng)的暑期活動相比,由家長制定的“個性化暑假”安排,或許更能針對孩子自身的需求以及個性發(fā)展。比如,有的家長希望能根據(jù)孩子的興趣來合理安排暑假,既讓孩子放手做些他們喜歡的事情,又能在暑假里勞逸結合,同時不忘補習一下功課。
如果一味地把孩子趕向那些“名不副實”的高價夏令營,孩子的能力不僅得不到真正的鍛煉,還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并且,有些夏令營的安排內容都是大而籠統(tǒng)的,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雖然學科類的培訓班可能更“貨真價實”些,但是,由于培訓班會留有大量的習題和作業(yè),這就導致了暑假不是休假而是變成“第三學期”,讓孩子不能好好地調整身心。不過,有些家長是出于孩子暑假不能自覺合理安排時間的考慮,為了讓他們有事情可以做,不至于浪費時間,就自己幫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班,讓他們不要“虛度”假期。記者在某知名教育論壇里看到,許多家長都發(fā)帖詢問孩子的暑假怎么過。一名家長在網(wǎng)上曬出了孩子的暑假日程,她說,之所以要去報個培訓班,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家無所事事浪費時間,而且還會打擾到家長的正常工作。由此可見,對于暑假的安排,其實孩子和父母各有各的苦衷。
雖然“個性化暑假”看似能夠做到讓孩子和家長都各得其所,既能玩也能收獲很多,但是,要實現(xiàn)由家長引領的“個性化暑假”并達到家長預設的目標,還是有一些條件限制的。比如,家長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活動,F(xiàn)在很多家長都需要工作,大部分人只有雙休日才有時間陪孩子。因此,“個性化暑假”的實施,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家庭。
另外,有些家長憑自身主觀愿望設計的假期活動,不一定能順孩子的心,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具體的內容安排上,都會有不小的代溝。因為家長熱衷的事情或自認為對孩子有益的事情,孩子可能根本就不在乎。所以,家長需要非常了解孩子興趣,這樣安排的“個性化暑假”才能真正讓孩子快樂地接受并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