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密切關(guān)注嬰幼兒使用的詞語,你實際上就能夠意識到他的自我意識在加強。嬰兒18個月左右大的時候,有能力在腦海里形成意象和生成抽象概念。例如,他輕輕搖晃洋娃娃,假裝自己是母親,或是把一根胡蘿卜當(dāng)作鼓槌。孩子的這種佯裝能力表明他已能夠形成心理圖象,能開始用符號進行思維。圖像和符號有助于孩子整理思路,從而能夠使孩子表現(xiàn)出更加復(fù)雜的行為和情緒。所有這些變化都在孩子用語言表現(xiàn)自我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此外,父母要注意以下的幾個發(fā)展特征,鼓勵孩子們的自我表現(xiàn)。
·稱呼自己和別人
你的寶寶現(xiàn)在能夠用相應(yīng)的人稱代詞稱呼自己和其他人,如“我熱”。孩子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更成熟的自我意識。
·知道自己的過去
你的寶寶會表現(xiàn)出有一個“被記住”的自我——一個可以通過語言回想起的過去的自我(一直可追溯至孩子剛滿1周歲時的經(jīng)歷)。例如,18至24個月的嬰幼兒時常會模仿和再次展現(xiàn)自己過去的動作和行為。
事實證據(jù)
完美的自我形象
北卡羅來納大學(xué)查珀爾希爾分校的比拉·阿姆斯特丹曾就嬰兒自我形象認識問題作了一項經(jīng)典性的調(diào)查研究。阿姆斯特丹在一組嬰幼兒的鼻子上搽了一點胭脂,然后讓他們坐在一面鏡子前。此實驗的假設(shè)條件是:如果孩子伸手去觸摸鏡子里的鼻子映象,那就說明自我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如果孩子能區(qū)分真實的鼻子和鏡子映象,那就說明他能認識真正的自我。換句話說,嬰兒是否觸摸自己的鼻子可以作為一個事實依據(jù)證明他是否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形象意識。父母要做什么?
活動:
你坐在大穿衣鏡前,讓孩子面對著鏡子站在你身前。你邊指自己的鼻子,邊清晰而緩慢說,“鼻子。”然后,指著孩子的鼻子,讓他進行重復(fù)。你可以利用自己臉部的所有器官來做練習(xí)。待孩子熟練掌握后,你就故意犯一些錯誤,讓他來糾正——孩子會覺得這樣做很開心。
益處:
培養(yǎng)語言學(xué)習(xí)能力和自我意識。
開始將社會準則內(nèi)在化
你的寶寶能夠通過語言來表達父母定下的規(guī)矩,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dāng)?shù)。出錯時,孩子會說,“哼”或“我做”。此類言語表明孩子知道社會規(guī)范,具有想遵循規(guī)則的強烈愿望。
·負面話語增多
隨著詞匯量的擴大,孩子的負面話語也有增加。到2歲時,大多數(shù)孩子已掌握幾百個單詞,他們能夠用這些詞匯來控制自己的環(huán)境,對你說“嗚嗚(哭泣聲)”,讓你去取繃帶,而不只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們還會運用所掌握的詞匯來表達自己所有的情緒,并試探大人們的反應(yīng)。
父母減輕情緒壓力
最初,你的寶寶認為自己只能感受和體驗?zāi)承┦虑,對改變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無能為力。直到他的自我意識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時——18至24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才會用環(huán)境信息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這種變化可以通過孩子不適時尋求父母反應(yīng)的例子得到說明。雖然,一名18個月的孩子在感到不適時會尋求父母的安慰,但孩子做出這種行為需要幾秒鐘的時間——煩惱不安的幾秒鐘時間。另一方面,一名24個月大的孩子則已掌握了避免煩惱的對策:他幾乎會立刻轉(zhuǎn)向母親尋求情緒上的安慰。雖然這看似很重要,但他只是在充分展示自己的認識能力,認為自己有力量認識自己的世界,并改變自己的反應(yīng)。
當(dāng)孩子向你求助的時候,要千萬注意,你一定要給予他鼓勵。利用身體語言,如點頭表示贊同等。說大量的言語讓他明白自己還可以,如“你還行。”“你能做。”“你要我抱你嗎?”“你想下來再試試嗎?”“干得不錯。”等。
符合成人標準
孩子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后,父母要對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行為準則有些是家庭制定的,有些則是社區(qū)和社會確定的。孩子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理解這些行為準則,弄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遵守。在你提出希望之前,先了解一下孩子在出生后第二年里能做些什么的問題。這不失為是一個好主意。
·我知道孩子們想要我做什么嗎?
正如能按大小和顏色分別對積木和游戲用鏈珠進行分類那樣,他也會學(xué)會如何區(qū)分好壞和對錯。14個月大的孩子也許會無動于衷地看著一件已弄臟的玩具;但19個月大的孩子卻會說“臟”,并把玩具扔在地上。這是對相當(dāng)于成人保持物品整潔標準的一種確認。
你在應(yīng)用行為準則時要保持一致性——這會有助于孩子理解準則,事實上就是規(guī)定,而且還會對孩子試圖超越準則限度時有所幫助。
·我應(yīng)該做什么?
孩子17個月大的時候,并不十分理解目的性的行為——旨在取得某種結(jié)果的活動。一直要到20至24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才能夠做出朝某一主要目的努力的行為。當(dāng)你要求孩子完成某一次任務(wù)時,如塔積木成塔的游戲等,你要牢記這一點。
大人們認為好的事情,孩子們都喜歡去做。因此孩子們?yōu)橥瓿赡骋豁椚蝿?wù)而付出的每一次努力都應(yīng)該得到鼓勵,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努力。
父母要做什么?活動:
用動作表演出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然后讓孩子任選一位故事人物,其余人物則由你扮演。選擇一些合適的服裝和道具。
益處:
教孩子了解他人的動機和意圖,鼓勵孩子參與愛想象、愛模仿的游戲活動。
·我做的時候感覺如何?
當(dāng)孩子們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大人們認為不錯的事情時,他們會從中獲得樂趣,無論是象爸爸那樣把紙屑扔進紙簍,還是佯裝象媽媽那樣給花木澆水。你經(jīng)?勺⒁獾酱四挲g段的孩子會為自己所作的努力拍手鼓掌,以示贊賞。在這個年齡,要求“我做”的話已成為孩子最喜歡說的一句口頭禪了。而且,孩子為了討你喜歡,會學(xué)用新的技能。對孩子的努力要予以鼓勵,并讓孩子知道你是真的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