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整個過程中,爸爸對于男孩的榜樣和引導作用,遠比媽媽更要緊。尤其是3-7歲,是孩子的氣質(zhì)養(yǎng)成關(guān)鍵期。所以,我的建議是,在這個階段,爸爸需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正面的男性榜樣參照。而且,爸爸多參與到兒子的教養(yǎng)和活動中去,這個男孩子的氣質(zhì)就一定差不了。
3.父母要接納男孩氣質(zhì)中的特殊性
要說男孩和女孩最大的氣質(zhì)差別是什么,想必有男孩的父母會異口同聲,那就是男孩更加好動,更具攻擊性。
從2歲開始,男孩的身體攻擊(打人)和言語攻擊(說臟話)就多于女孩;在青春期,男孩卷入反社會行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其實不只是2歲以后男孩子的特殊氣質(zhì)才開始展現(xiàn),在出生之前,男孩的身體活動就比女孩活躍,比如胎動更多、力度更大等。在整個童年期,特別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男孩都一直保持著比女孩更高的活動水平。事實上,男孩表現(xiàn)出的高活動水平,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發(fā)起和參與非攻擊性的打鬧游戲,比如我們會常常看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扭打成一團。男孩女孩的確有著這樣涇渭分明的玩法。同性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時候,小男孩之間會互相推來推去。動物界中的雄性也多有這種行為。女孩子則要安靜一些。心理學家們觀察到的上述種種,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最初的性別氣質(zhì)差異。而這些差異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是不一樣罷了。
男孩子沉浸在探索中時,往往耳朵就好像是“關(guān)閉”的,他們無法同時接受到多重信息。父母若對此予以批評,對孩子的探索行為進行限制,很容易壓制他男孩子的天性。而且,越是強制矯正,效果越不好。更好的方法是,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恰當?shù)闹С,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走到孩子跟前、低聲、蹲下來,跟孩子保持目光接觸;為孩子這些旺盛的精力尋找合適的興趣班;帶孩子多做戶外的體育活動,比如外出郊游、爬山、跑步、踢球等等。
這些引導和活動,如果主要由爸爸帶領(lǐng)男孩子去完成,將是非常棒的事情。因為,在大運動、夠激烈的活動中,爸爸的“硬漢”形象,無疑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子的氣質(zhì)形成,是個非常好的參照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