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2:天生慢性子的笑笑笑笑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在幼兒園、在家里,永遠一副不著急、不著慌的樣子。“笑笑,你動作能不能快一點兒?怎么剪個紙那么磨蹭?”媽媽催他。笑笑仍舊是慢慢地抬起頭,看了媽媽一眼,低下頭繼續(xù)他手里的工作。“笑笑,你能不能走快一點?”老師催他。笑笑不緊不慢地走了兩步,努力跟上隊伍。因為笑笑的動作慢、言語慢,老師、父母沒少為他著急,也沒少想辦法,可無論大人有多著急,笑笑似乎永遠如此。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分析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因此,父母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發(fā)展特質(zhì),耐心地調(diào)整他的行為。
跟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孩子年齡小,感知覺、動作都在發(fā)展,還不完善,因此會出現(xiàn)肢體、言語、動作反應較慢的情況。而大人往往以自己的標準或以其他動作發(fā)展迅速的孩子的標準衡量,不能耐心等待,使得孩子心里著急,但動作卻跟不上趟兒,反而容易出錯,導致動作更慢。久而久之,磨蹭的習慣便養(yǎng)成了。
受遺傳因素影響笑笑爸爸是個不著急、不著慌的慢性子,公司8點上班,他從來都是卡著時間去,做什么事情都習慣提前規(guī)劃好時間,然后一步步按自己的打算來,從不因為別人的催促而打亂自己的計劃,就連說話、走路也是慢慢悠悠、不急不躁的。在這一點上,笑笑跟爸爸還真是很像。
這就是遺傳因子在起作用。據(jù)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影響人一生發(fā)展的因素中,遺傳因素占其中的60%,所以當你抱怨孩子是個“小磨蹭”時,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基因在起作用。
聰明媽媽對策性格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育必須適應這一客觀現(xiàn)實。面對天生慢性子的孩子,一定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尊重孩子的心理、動作發(fā)展特點,尊重遺傳因素、氣質(zhì)類型對其行為的重要影響,千萬不可急躁,否則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