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選擇:擇學、擇偶、擇業(yè),人從出生就開始面臨著各種選擇,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今后人生的走向,而每年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擇學,從早教到大學,可謂是操碎了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早期教育,而在早期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選擇一所適合孩子的幼兒園,但在擇園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家長關注到的只是環(huán)境和飲食,其它方面基本一頭霧水,下面就分享給大家5個條件,正在擇園的你請對號入座:
1. 距離近
這個距離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指離家近的位置,但偏偏有一部分家長會舍近求遠,只為了他人口中好的幼兒園,認為別人都說好的就一定好,這種錯誤的從眾心理誤導了一大部分家長。首先每個幼兒園都在做口碑,而口碑一定是通過在園孩子向外傳播,其中便會夾雜著一些感情因素在內,只能作為參考。
然后就是孩子身體的成長,我們都知道長身體的三大關鍵:營養(yǎng)、運動、休息,前兩者經常被關注,而休息這一項是缺少明確數據參考的,孩子每個階段的需求不同,就會出現家長所疑惑的這孩子最近覺太多的感覺。當你因他人口碑選擇較遠幼兒園時,孩子就不得不早早起床準備上學,我曾見過許多孩子在被交到老師手中時,還是睡著的,而距離的遠近也影響著孩子的安全和照顧,如在園內出現一些狀況時,家長無法及時趕到,再者現在年輕人較忙,基本是老人接送孩子,接送道路的安全每長一點,隱患就多一點。
所以擇園距離盡量控制在半徑1公里范圍內,滿足孩子發(fā)育需求,老人接送方便安全才是首要條件。
2. 以孩子感受為主導
我們在為孩子擇園的過程中經常忽略的一點就是孩子對這所幼兒園的感覺怎樣,作為家長的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惡,在我們幫助他選擇了其它條件時,請記得詢問孩子的意愿和感覺,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不喜歡的事一樣,同樣間接影響著孩子的分離焦慮,當你想替孩子拿主意時,不妨蹲下來詢問下孩子的意見。
3. 觀察一日流程環(huán)節(jié)
當然,我這里說的一日流程環(huán)節(jié)不是要讓大家去園里體驗觀察所有的環(huán)節(jié),而是:晨接、戶外、午休、晚送,這4個環(huán)節(jié)。
晨接、晚送——門衛(wèi)處安全措施,基本防護工具是不是在觸手可及處,孩子的組織情況,有沒有亂跑,無人看管的情況發(fā)生,教師的著裝禮儀,面對孩子時的情緒狀態(tài),接送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
戶外——老師在孩子戶外時的站位,集體游戲的組織情況,戶外衛(wèi)生安全情況,包括:大型玩具,園內綠植,運動器材等;
午休——可以在孩子午餐時間開始入園咨詢,這時可以看到孩子吃的和宣傳照片是否一致,老師在午餐時如何照顧較小幼兒進餐,因為幼兒進餐是一個非?简災托牡沫h(huán)節(jié),大家可以自己回想下在家,孩子吃飯的情況,做一個對比。而后午休階段的幼兒床鋪衣物的擺放,老師落位是否能夠看到全部幼兒,不午休的幼兒安置情況等,這些細節(jié)都反映著老師的耐心和細心。
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是因為自由度比較大,你可以隨時在園方不知道或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觀察,且時間節(jié)點最為體現教師問題,看到的也是最為真實的在園情況。
4. 參加入園前,園所組織的招生親子活動
參加入園前招生活動,可以認識其他孩子家長,讓孩子之間提前認識,觀察幼兒園活動的組織能力,老師在活動中與孩子互動的狀態(tài)。同樣,在這種活動中,園方通常會有一些報名的優(yōu)惠政策,能夠提前抓住最優(yōu)的性價比。
活動之余,可以就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習慣,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老師的回答便是專業(yè)度的體現,但首先你要把準備的問題,做一些了解,這樣才能讓你有做判斷的依據。
5. 口碑
前面我們說到口碑的可信度僅供參考,但這個因素卻是不可或缺,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多人選的了解,切記只從一個人那了解后就做判斷。
多方面:
園所收費情況——有些園所存在亂收費情況,每個孩子可能同時段能拿到的收費都不同,這種大家要小心了,區(qū)別對待的概率很高;
飲食起居——不只可以問家長,還可以問一下孩子,對吃飯和午休的感覺,如:喜不喜歡吃幼兒園的飯菜,最喜歡吃哪一樣,午休時老師在做什么,稍加引導,孩子就能說出許多,當然像老師打不打人這種引導就不要了;
教師情況——孩子是最單純的,誰好誰不好,他都知道。不要試圖問老師是不是專業(yè),大部分情況你只能得到關于有沒有教師資格證這種回答。老師的好與不好,不再專業(yè)知識有多強,因為現在幼兒園為了體現老師專業(yè)性,都會進行相關培訓,要看是不是真的喜歡和孩子相處,教師的流動性大不大,畢竟再專業(yè)的老師,孩子不喜歡也只是空架子。
最后提醒各位家長朋友一點,不要因為平時看了一些育兒文章或幾本書,在擇園時就試圖去談論什么教育理念作為試探,你知道的不如接待老師多,有句話不是說:“不要拿你的興趣和別人的飯碗比”。秉持以上5點建議,多觀察、多溝通、多參加活動,不要被花里胡哨的教育理念和課程噱頭繞暈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