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達州萬源市教育系統(tǒng)深入開展“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全市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和課余時間走進學生家庭,架起學校、家庭、學生溝通橋梁。久違的“家訪”回歸,教師角色又重新定位,家校關系更加和諧,教師、村民、家長、學生都倍感親切。
傾聽家長心聲
接受信息渠道更廣的今天,傳統(tǒng)的家訪還需不需要?參與“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的萬源市中小學教師,以實際行動作了正確回答。
每周星期一,“你昨天訪了哪家”成為教師見面的招呼語。教師們一改過去“有問題請家長”為教師主動上門,改“人機對話”為面對面交流,改“告狀”為溝通。他們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弄清學生想什么、議什么,家長盼什么、急什么,受到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近四個月來,全市中小學4000余教師踏訪家庭44000余戶,和68000余名家長、學生、村干部交流思想,建立家訪個案2760個,撰寫家訪札記5200余篇。
引領學生成長
在開展“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中,全市各中小學要求教師家訪做到“七必訪”:農村留守兒童必訪,城市貧困家庭必訪,城鄉(xiāng)結合部地帶學生必訪,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必訪,單親家庭學生必訪,學困生必訪,行為偏差生必訪。采取分組、分片、包班、包生的辦法,同時堅持“普訪、專訪、隨訪”三結合,與家長坐下來面對面交流,真實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讓學生家長全面了解子女學習狀況,爭取家長對教育的最大支持,為學生成長出謀劃策。
征詢教育大計
“不找茬、不告狀、不批評”的家訪原則,使家長和學生充滿了一種期待。進學生宿舍、進學生家庭、進庭院村莊,訪問題學生、訪留守兒童、訪隔代家長、訪離退休教師、訪教育界老干部,宣傳國家教育方針、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成果和重要舉措,介紹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同時征詢家長和社會對學校辦學、師德師風、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學校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在“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中,全市各學校不斷總結得失,適時征詢教育大計,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破解發(fā)展難題
為了讓此項活動不流于形式,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學校長親自深入學生家中進行抽查式家訪,對教師的家訪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在家訪過程中,要求老師要多傾聽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著力破解學校教育發(fā)展難題。重點解決個別家長不了解學校、不了解教師、不了解教學、不了解教育,無法形成教育合力的問題;解決個別家庭、家長和子女之間產生代溝,學生缺乏感恩思想、心理出現障礙、留守兒童缺乏關愛的問題;解決個別學校管理不細心、不科學、不系統(tǒng)的問題;解決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關心不夠等問題。
家訪結束,各學校及時進行分析和梳理,并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做到家長意見件件有回音,共性問題個個有整改。共同探索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促進教育科學發(fā)展,辦學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