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探訪的時間還沒到,就可以看到明明的父母早就在嬰兒特別觀察室外等候,透過厚厚的玻璃大門,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眼神直注視著門內(nèi)的第二張小床,流露出無限的期待與盼望。
在一張小小的床上,圍繞著數(shù)個可愛的小布娃娃和住了近一個月的明明。三十二周大的他,有著二千克左右的小身軀,小小的,教人看了好生愛憐。在他的臉上,總是少有人期待的表情,他總是皺著眉頭。但是,在偶然的機會中也會發(fā)現(xiàn)他露出淺淺的微笑,若是媽媽看到了,一定會如獲至寶地和我們分享,露出她蘊釀已久的欣慰笑容,明明與媽媽的笑容互相輝映,讓大家都深深體會到母愛的那股暖流在他們母子之間傳遞著。媽媽決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喂奶的寶貴時刻,她輕搖著特制奶嘴的奶瓶,哄著明明,希望他能多吸一口,望著不大會吸奶嘴的明,他費力地吸,卻總吃不到,一直到探訪時間的最后一刻,媽媽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奶瓶,并再三地拜托我們給明明特別的照顧。記得有一次,在探訪時間快結(jié)束時,明明還沒吸進任何牛奶,媽媽急得慌,竟然因而流下眼淚,我們都拿明明沒法子,更不知如何安撫一個初為人母的心。
眼看著受到特別的呵護與關(guān)懷的明明以極緩的速度長大,雖然無法與別的足月寶寶相比,但這卻因得來不易而更令人份外珍惜。對明明的父母而言,醫(yī)院雖是個給明明希望的地方,卻終究也是個驛站,是個起點,對于一個早產(chǎn)寶寶,父母除了金錢上的花費,必需付出無限的愛心與毅力。
明明一點點的進步,即是支持他們繼續(xù)努力希望,無法永遠在他們身旁給他們力量的我們,只有寄給無限的祝福及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