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或要求他要做到什么條件。如果答應給他一些禮物或去某地玩一定要做到,如必需變動,他也查覺時一定要跟他交待,這是他對你信任感的起點,不要自己毀棄機會,所以做不到或者不甘心做的,就不要拿來承諾。像寶寶非常喜歡火車,常常跟我要求,剛開始我想坐火車多麻煩,就沒答應他,有一次他看到捷運的圖片就說是火車,我也順著他把捷運當火車,還常常帶他去坐,每次就只是坐過去坐回來,起碼坐上一個多小時,他就很快樂,多簡單!坐火車變成很好的增強物,也是很好的教材,這不是一舉數得嗎?甚至我可以用來教他抽象的“放假”、“星期天”等概念,對照“平常上課”、“星期一(到星期五)”等。
12.體罰的應用:我認為體罰只能用在孩子有嚴重傷人的意圖時,在發(fā)覺他的不良行為時,立即執(zhí)行,達到阻嚇的效果,絕對要小心應用,以免他學到暴力模式。且越大或功能較好的孩子,應多以因果的說明方式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其實如果能把孩子的發(fā)展掌握得好,孩子能在一個有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自然也會逐漸表現(xiàn)對別人的關愛,寶寶有兩次在外面自己倒水喝時,自己主動幫我倒了一杯,也會在帶弟弟出去時,要求我牽著弟弟走電扶梯(他自己已經非常熟練了,不需要媽媽牽),以前只要我沒看見就欺負弟弟和在學校咬人的情況也幾乎不再復見,反而很能容忍別人的不當行為。要特別注意體罰絕對不要用在教學時,會造成反效果。
13.改善不良行為:大部份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理需求或反應而產生的,但這些需求和反應并非一般人能感受到的,自然也很難接受孩子有這些不良的行為。因此要改善這些行為是需要更多的了解包容,長期努力才會奏效的。寶寶因為聽覺靈敏,特別怕高頻鉆孔聲,以前在外面二十公尺外有施工就會把他嚇得不得了,剛開始我會帶他繞路,隨著他對我的信心的建立,我?guī)邔γ娴穆凡⑶矣弥w保護他,后來有一次剛好對面的路被擋起來,我只好帶他從旁邊過,我一直跟他說話,雙手抱著他,帶他快速走過,一次又一次,逐漸讓他適應,就這樣寶寶現(xiàn)在己克服了恐懼。我看過另外一個孩子,功能還很差,喜歡任意撕紙、撕書,我建議他媽媽要在定點放置報紙,放任他撕紙的欲望但任何其它的紙張(為了避免混淆他的認知連其他無用的紙都應避免)都不可以撕,培養(yǎng)他控制行為,只在可容許范圍內發(fā)泄。其實這都是過渡時期,如果能以本文的方式教導,多拓展他的興趣,日后他連撕紙的欲望都沒有了。寶寶三歲多時,有一次突然很怕水,不愿去洗澡,又無法表達他的恐懼,任我打罵也沒辦法,只是一天比一天更怕,看他這么怕又不能不洗,我只好放了一澡缸的水和他一起進去用盆浴,他雖然還是有點怕但總是愿意進澡缸了,我用毛巾沾水慢慢幫他洗頭,不要讓水弄濕他的臉,他就讓我洗,第二天我開始用水彈他,和他玩,他其實還有點怕,可是看到我是很高興的和他玩,也就接受了,第三天再和他打水戰(zhàn),第四天他就回復讓我從頭沖到腳的洗法了。由此我也延伸出,我們實在不該和孩子過份的堅持,我知道有些老師會要求孩子己會的工作一定就要自己完成,怕稍有例外孩子就會賴掉這些工作。但我認為孩子有他的情緒問題,再加上表達能力不足,他的害怕、排斥可能因任何我們所不知的層面產生,過份執(zhí)著要求他完成,除了加深他的排斥和厭惡的經驗,不信任此教導的人,很難看到有什么正面的效果。寶寶以前喜歡玩一些奇怪的語音,在正常的辭句下面加兩、三個字音又完全沒有意義,我因為不知讓如何處理,乾脆完全不理他,他因為在意和我的溝通,發(fā)現(xiàn)他用這些語句來逗我時,我不喜歡,就自己把這種奇怪的行為停下來了,F(xiàn)在他因為能力更好,我會直接告訴他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會被人家笑,他就能接受。所以孩子什么特別行為都可能產生,有些是后天的或者暫時的,有些卻是天生的,不管是那種,父母都應用點巧思,四兩撥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