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爾曼民族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德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尤其有許多令人稱道的地方,其中對孩子也同樣堅持原則這一點,頗值得中國的家長借鑒。記得一年前,受邀到德國友人家做客,他家有一個4歲的孩子喜歡吃甜點。用餐時,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給孩子,并告訴他:“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就沒有任何餐后甜點了。”
當(dāng)日晚餐,美酒佳肴,大人痛快閑聊,年幼的兒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餐。最后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激凌,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露出欣喜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但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這在東方家長看來一定是不可思議。不過是個4歲的幼童,何必如此嚴厲呢?
過了一年,我再次受邀到同一家庭做客,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并征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當(dāng)天小孩吃到了餐后甜點。德國友人解釋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約法三章,二是事后毫不妥協(xié)。”
同樣的情形,也發(fā)生在與德國鄰居的外出野餐上。這年春天,我與德國鄰居一家人郊游踏青,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面包、奶酪、香腸當(dāng)作午餐。隨行孩子們因見景色美麗,不顧飲食而嬉戲游玩。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尚『儧]有理會。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喊肚子餓,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堅定。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
事后,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
“小孩子哭著喊肚子餓,你心里不難過嗎?”
鄰居太太說:“當(dāng)然會不好受,可是只要想到,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么教育孩子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那你不怕小孩生氣,或長大后留下心理陰影?”
“不會,因為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的,當(dāng)時也偷偷抱怨過,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的用心。其實教養(yǎng)小孩并不難,難的是父母本身是否能夠堅持原則不動搖,這本身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
看來作為家長,在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也要他們知道我們言出必行;蛟S一時之間,你會覺得不忍,但這是訓(xùn)練孩子們“為自己行為負責(zé)”的最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