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聽到華人移民父母們用強烈的情緒表達對自己孩子的不滿。曾經(jīng)編織的五彩夢碎了,原來制定的小藍圖毀了。在生存壓力和理想擱淺的雙重打擊面前,華人移民父母承載著巨大的創(chuàng)痛。因為和接受新文化更迅速的子女相比,自己每天都在落后,而孩子們開始變得不那么好管教了。
移民父母和他們子女之間的沖突,除了兩代人的隔閡,還有父母的東方文化父母式教育和子女的西方文化朋友式互動關(guān)系的沖突。一切都讓父母們無所適從。
隨著越來越多的移民選擇定居加拿大,各種問題不斷產(chǎn)生。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移民子女的教育問題。就大多數(shù)華人移民家庭而言,首要的問題似乎是要學會和自己的孩子“斗法”。
乖乖女變成“造反派”
加拿大列治文的劉女士一提到自己的女兒就“悲從中來”,她和丈夫在大陸銀行工作,爺爺那一輩在十里洋場的上海是有頭有臉的角色,只是后來家道中落,自己從小想當“社交名媛”的夢想破滅了,在國家恢復高考后,她總算拉了個“牛尾巴”。然而,歲月催人老,眼看“美好的理想”已經(jīng)實現(xiàn)無望,便把所有的“寶”全押在女兒身上,父母擬定了“寶寶成長十年計劃”,準備聚合全部人力物力,打造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的“明日之星”。于是,女兒早早就喪失了“快樂的童年”,三歲練習鋼琴、五歲背誦唐詩、七歲學習作畫,用劉女士的話說:“貴族氣質(zhì)需要豐富的文化底蘊,這一切必須從娃娃抓起。”女兒十分乖巧,很快就顯現(xiàn)出對“琴棋書畫”非凡的能力,參加市、區(qū)、校三級各項比賽屢次獲獎。在即將進入中學的關(guān)鍵時刻,有高人指點必須到海外接受西方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夫妻倆經(jīng)過三年拼搏,終于在溫哥華安了家。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來到加拿大后,女兒活脫脫完全變了一個人,她先是用陽奉陰違的方法變相“抗拒”練琴習畫,接著又和各族裔孩子全面打成一片,爬山、滑冰、野炊每周的活動排得滿滿的。于是,在生活方式和未來志向方面的“大辯論”頻頻在母女間發(fā)生,最終演變成“大沖突”。女兒一改過去的乖順,經(jīng)常對父母怒目而視或聲嘶力竭并多次發(fā)出“SOS”:如果再侵犯她的個人選擇權(quán),她將在18歲后尋求“個人獨立”。她說:過去的生活已經(jīng)受夠了,我已經(jīng)長大了。在女兒的“通牒”面前,劉女士和丈夫只能全部扯起了“白旗”。這種妥協(xié),才換來家中暫時的平靜。
“一失足成千古恨,女兒已經(jīng)飛走了。”劉女士知道,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沒有辦法用人工方法去打造一個“貴族”,在加拿大就更不可能。最令她沮喪的是,女兒最近還談了一個印度裔的男朋友,夫妻倆每天都在長噓短嘆中打發(fā)日子。“如果成了,也算是為中印關(guān)系做點貢獻吧。”劉女士說這話的聲音很低。
這里的傍晚靜悄悄
在溫東維多利亞街上有一座非常普通的獨立屋,開雜貨店的肖先生一家已經(jīng)在這里住了整整25年了,眼看著院子里的CEDAR樹越長越高、孩子越長越大,自己也變的越來越老。但這段時間,肖老板和23歲小兒子的沖突全面“升級”。孩子是在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