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系,筆者有幸結識了一個祖籍希臘的德國女孩,她有一個美麗的中文名字叫費麗。費麗自稱有兩個母語,即希臘語和德語,另外她還諳熟英語、俄語,此行專程來同濟大學學習漢語,如今也算得上初通;而且,年紀輕輕的她已擁有了博士學位,令人感佩不已。
趁工作間隙,筆者請她介紹希臘的學前教育情況。
據(jù)費麗說,希臘的學前教育機構一般招收3個月至5歲的孩子(5歲或6歲入學),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類型。公立機構的師資和經(jīng)費都較有保證,質量較高;而私立機構則參差不齊,有的收費高昂,條件好一點,也有價格低廉的則就難說了。幼兒教師要有相應的任職資格。
對希臘的家長來說,托幼機構費用也是一項大的支出,聘請保姆更是價格昂貴。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參與社會工作以補貼家用,對學前教育機構的需求無論從質量和數(shù)量上都大大上升。
從她的言談可以看得出,西方文化注重兒童的情感和社會性的發(fā)展,而非僅僅是知識技能和掌握。
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我們可看出中希之間有著許多共性,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學前教育經(jīng)費不足、婦女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兩難選擇、私立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督導等。
其實,從費麗本人對五種語言的掌握是否能獲得什么啟示呢?她來到中國其實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已經(jīng)能聽說少量日常用語,并能讀出相當?shù)臅嬗谜Z。她的早期雙語環(huán)境的熏陶是不是為她以后掌握多種語言打下了基礎呢?
海月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