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中學,誰都懂,公家建立的中學嘛。但是加拿大的公立中學,你不一定懂,我是說如果你沒在那個國家呆過一段時間的話。
如果你以對國內(nèi)公立中學的理解去看加拿大的公立中學,可能會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甚至會走一些誤區(qū)。
先說辦學目的。國內(nèi)的公立中學是干什么的?特別是國內(nèi)的高中?你懂的,培養(yǎng)學生考大學嘛!不考大學你上高中干嘛?瞎耽誤功夫,不如早點兒該干嘛干嘛去,找個地兒搬磚和泥還有人給發(fā)工資呢,還不用背書考試寫作業(yè),多好。
加拿大的公立中學是干什么的?培養(yǎng)資本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這個面兒可就寬了,你想啊,萬惡的資本主義不光需要一肚子壞水兒的精英,他們也需要靠手藝糊口的普通老百姓不是?要不資本家剝削誰去呀。
辦學目的的不同,直接帶來的就是教學方式上的區(qū)別。因為國內(nèi)公立中學尤其是高中,就是通往大學的那根獨木橋,所以它的一切教學活動只圍繞著考大學來進行?即髮W不考體育吧?那咱就把體育課停了;考大學不考美術吧?那咱把美術課砍了;考大學不考炒菜做飯吧?那咱就把……咳!本來咱也沒有這門課呀。
加拿大的公立中學呢?甭說炒菜做飯,連工匠、裁縫、修理工的課都開,因為你在資本主義圈兒里混,這些都是用得上的手藝,所以他得教你。
課程設置的區(qū)別只是一方面。還有一點,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是強制性的,不上學犯法。所以他們的公立中學里什么樣的學生都有,正常的就不說了,還有一些在我們看來是根本就念不了書的,但在他們那兒這叫“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也必須得上學,上不了大課老師單獨一個人教他(她)。
國內(nèi)呢?國內(nèi)的中小學教育是強制性的嗎?這個我還真沒搞清楚,反正是很多孩子上完小學、至多是初中就不再讀了,也沒見他們父母受什么處分。還有,國內(nèi)的中學為什么分成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是不是暗含著就允許學生半道兒上溜號兒呢?加拿大,以溫哥華所在的BC省為例,從小學到中學,一共12個年級,從1數(shù)到12,12年級畢業(yè),中間差一個數(shù)兒也不行。
僅一個辦學目的的不同,就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結(jié)果:國內(nèi)的孩子,要么你是大學畢業(yè),要么你是初中或小學畢業(yè),中間幾乎無路可走;加拿大的孩子,除了上大學,剩下的他至少保你是高中畢業(yè)水平。
總說國民素質(zhì)、國民素質(zhì),誰代表國民啊?比兩邊的精英,誰強誰弱很難說,但比兩邊的勞苦大眾,完嘍!咱比人家少上著好幾年的學呢。
大的方面不說了,再說點具體的。加拿大的公立中學(當然也包括公立小學)實行嚴格的“劃片歸口、就近入學”原則。這沒啥新鮮的,國內(nèi)的公立中學、除了重點高中,其它也是這個規(guī)矩。但是,一樣的規(guī)矩,為什么國內(nèi)這邊執(zhí)行起來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花活呢?
眼下,家里有小學6年級孩子的國內(nèi)家長們一定正在鬧心,要“小升初”了嘛。去小區(qū)門口那家普通中學吧……不甘心,因為那家學校草雞沒鳴(名)兒;去城里的名校吧……還得掂量掂里自己的斤兩:你有關系嗎?你交得起贊助費嗎?你家孩子的成績?nèi)氲昧巳思业姆ㄑ蹎?但是斤兩不夠也得想辦法,不是有那么句話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傊垓v來折騰去,最后真是按劃片兒入學的,全是那些實在沒轍的。
但是加拿大不一樣,甭廢話,按住家地址,該上哪所學校就上哪所學校,關系、贊助費、成績,全都不好使?赡阏f奇怪吧?他們那兒當家長的,對這個都認頭,沒人折騰,高高興興地就把孩子送進社區(qū)把口兒的那所學校里去了。
為什么加拿大的公立中學能做到這一點呢?那是因為他們的學校管理規(guī)式與我們不同。
加拿大的政府分為三級:聯(lián)邦政府、省政府、地方自治政府(市、鎮(zhèn)、區(qū)、縣……等等),公立教育這事兒,既不歸聯(lián)邦管、也不歸地方管,而是歸省里管。省里設有教育局,一竿子插到底,全省的公立學校全歸他管,與學校所在的鎮(zhèn)呢市啊的沒關系,經(jīng)費也全盤走省財政。
為了方便管理,省教育局把全省地圖分成若干“學區(qū)”(School District),所有學區(qū)全編上號,每個學區(qū)內(nèi)設一個分支管理機構(gòu)“學校局”(School board),管理學區(qū)內(nèi)的公立中小學校。比如我住的列治文市,就被劃為了BC省的第38學區(qū),而溫哥華市,則被劃成了第39學區(qū)。
在學區(qū)內(nèi),所有學校包括校長在內(nèi)的管理人員,都是學校局派出去的,這些人不是老師,不管教學生,只負責學校里的行政管理事務。而省內(nèi)所有公校的老師,原則上都是教育局的雇員,工資由局里發(fā),至于他(她)教課的那所學校,只是他(她)工作的場所而已。
加拿大公立學校這個模式,決定了他們具有這么幾個特點:
首先,避免了不同地區(qū)之間“富的地方學校富、窮的地方學校窮”的現(xiàn)象,因為教育開支不走地方財政,而是全部由省里出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