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當寶寶面臨壓力時:
*行為方面常表現(xiàn)為愛說假話、愛打人,故意損壞東西;
*情緒上常表現(xiàn)為愛哭鬧、不講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糾纏著大人,睡眠不穩(wěn),夜驚(從睡夢中突然驚醒甚至坐起),夢魘以至夢游等;
*身體反應是經(jīng)常持續(xù)(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動等等;
*精神反應則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愛忘事,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著邊際等等。
發(fā)現(xiàn)寶寶出現(xiàn)某些上述反應時,父母應多與孩子接觸和交流,幫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壓力。當然,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幫助孩子解壓。
解壓妙點子
1、你可給寶寶一些紙與筆,讓他隨心所欲地畫;
2、給寶寶講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但你只講故事開頭,讓他續(xù)編故事;
3、讓寶寶提出游戲的內(nèi)容和玩法,和寶寶一起玩;
4、當寶寶從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之后,讓他說一說都夢見了什么。而且當孩子敘述時,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提建議或下結論。
這些活動,可以使父母比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了解使孩子感到壓力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減輕或解除壓力。
你應掌握的應對策略
1.避免過度呵護或禁止
當孩子產(chǎn)生心理需求并有所表示時,比如想和小朋友玩,年輕父母應當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而不是過于主動參與孩子孩子的交往,這樣容易造成孩子過度依賴;另外,在孩子有活動意愿時,比如玩一些活動量較大的游戲,卻被大人因有危險性而要求停下來時,會造成孩子的失落與挫折,從而引發(fā)哭鬧或哭泣。
2.父母的意愿不能代替孩子意愿
有些父母總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們的孩子就會漸漸喪失本能,從而凡事依賴大人,失去判斷能力。于是,有的孩子干脆時時反抗大人,和大人站在對立面上,發(fā)展成個性極端、任性、脾氣暴躁等不好的性格,如果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用哭鬧的方法來堅持的想法。
3.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并給予正確的引導
有的父母給了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卻不能給予相應的正確指導。例如當孩子快樂地玩著手中的“碎紙片”,大人也許會不耐煩說:可不可以玩些有趣或有價值的東西?但事實上,父母從來就不曾告訴過孩子,什么是有趣的事?什么才是有價值的東西。但在孩子眼里,他手中的東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