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真快,一晃間當初呀呀學語的小寶貝已經成了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我記得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經常對我說,你們家的孩子倒是很省心,就是有些內向。我唯有點頭稱是,心里卻不能認可,因為我從來沒覺得他是一個內向的孩子,甚至會覺得他有點話多,在家里的時候不時會整出一些新鮮詞語或者成語來。喜歡和小朋友做好朋友,還經常約著一同玩耍。生性樂觀,從小到大從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鼻子或鬧脾氣,即使自己看書的時候也是自得其樂,看到有趣時就會嘿嘿哈哈的笑出聲來,F在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語言交流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突出,而且和各種性格的孩子甚至各種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玩的不錯,尚為難得。
作為家長來說,我認為比孩子學習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孩子適應社會、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當然這需要家長傾注一些耐心,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還有平日有意識的引導和教育?偨Y一下孩子的成長過程,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較為重要:
一、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健康快樂的心態(tài)作為家長來說,要努力營造和諧、安定的家庭環(huán)境,并從自身做起,不斷提高文化修養(yǎng)和內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交流、溝通的環(huán)境。和孩子一起探討、鉆研困難問題,營造和睦的親子關系。和孩子一起布置房間,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小貼紙、小物品等等,讓孩子感覺到家的舒心和溫暖。
父母間的合作要默契,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記得有一次和孩子的爸爸嚷嚷了幾句,孩子躺在床上就有些不高興,好像很為他爸爸打抱不平,免不了要好好地向他解釋解釋,想想如果長久如此,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父母在對照顧孩子上最好有較為固定的角色分工,在我們家,媽媽的主要任務是照顧孩子的生活,輔導孩子的學習。爸爸的主要任務則是陪孩子玩,做游戲?雌饋硗娴娜蝿蘸唵,其實作用卻很大,不僅消除了孩子獨自游戲的心理孤獨感,又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關心和愛。
二、經常和孩子溝通,培養(yǎng)孩子傾訴交流的習慣平等意識是和孩子溝通的重要前提,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很多他內心的想法不愿意與家長分享,因為年紀、經歷的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肯定會有偏差,我選擇不去強迫孩子,盡量以朋友的身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他不愿意說的不多問。
與孩子溝通,必須保證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就談不上溝通。在每天或每星期安排固定的、專門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可以經常向父母反映自己的要求,傾訴自己的感受;家長可以經常傾聽孩子的心聲,觀察孩子的表現,從孩子的語言、表情、動作中捕捉孩子內心的信息,從而取得教育孩子的第一手資料。我選擇和孩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就是晚上睡覺前,孩子從小到大睡覺前基本上都要聽媽媽講故事,直到上了小學,認得字多了,這種習慣才變成了自己看書。聽故事的時候,孩子會提出很多問題,我都盡量耐心地一一回答,即使有些問題會讓大人覺得無厘頭。講完故事我會順便問問他在幼兒園的情況,有沒有高興或者不高興的事,這個時候孩子往往都會很主動地告訴我一些事情,并及時地引導他該怎樣做或者怎樣跟小朋友相處,對他做的對的事情立即給予稱贊,以示鼓勵。有不開心的時候,我會主動地擁抱安慰他,讓他體會到媽媽的愛。這種溝通方式讓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一種很親密的信任關系,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作為媽媽,我覺得很幸福。
三、規(guī)范孩子的日常行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格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上的重任可想而知,要想培養(yǎng)教育好孩子,必須從我做起,這一點我的感觸頗深。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著他們,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時候,不要隨便翻家里的東西,要注意用電安全;在外面的時候,不能亂扔垃圾;在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要學會分享,懂得幫助別人,珍惜友誼;在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要懂得文明禮貌等等。孩子往往大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在與同伴交往中常常會"碰壁"。這就需要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督促他們改正壞毛病,告訴孩子在交友中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并加以訓練和指導,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這樣,他才會受到伙伴的歡迎,交到更多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