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家長有沒有意識到,只要孩子生長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都不可避免地接受著早期教育。想想我們曾經聽過的搖籃曲,還有傳統(tǒng)嬰兒游戲“抓撓兒”、“斗斗飛”、“拉大據”,那不是姥姥育孫的拿手好戲嗎?又有哪個家長沒跟孩子講話,哪個家長沒扶著孩子走路呢?廣義來講,這些都屬于早期教育的范疇。所有的家長都會憑著經驗和本能,自然而然地引導孩子發(fā)展基本能力和了解認識世界。
正常的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會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去看、去聽、去聞、去嘗、去模仿、去記憶,只要家長不把他圈起來,孩子學習的沖動我們攔都攔不住。兩個月的寶寶就會轉動頭和眼睛跟蹤走動的人,不到半歲的寶寶聽到聲音就會找尋聲源,一歲的寶寶看電視你若關掉他就鬧,兩歲的寶寶最喜歡幫媽媽掃地洗碗……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調動自己的智慧吸收新知識,這也是早期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雖然孩子都在接受教育,這教育的質量可就大相徑庭了,正像大學中既有哈佛牛津、北大清華等名牌學府,也有不計其數的野雞學校;既有知識淵博的知名教授,也有誤人子弟的江湖術士一樣。早期教育這所學校是沒有失學兒童的,孩子能學到什么,能學到什么程度,關鍵就看家庭和家長。早期教育表面上是對孩子,但首先是對家長,0-3歲是孩子大腦發(fā)育最快的時期,是身心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認識和知識將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