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脨坌娜プ虧櫽變旱男奶
對一些愛"搗亂"的幼兒,平時可以多引導他們?yōu)榘嗉墶閯e人做好事,如在班里讓他們擺桌椅、整理玩具圖書等,讓他們在大家的贊許中,感到旁人的關心,體會到同伴的友愛和教師的關愛,從而在內心產(chǎn)生融入班組活動的要求,消除其搗亂的"病根"。
(三)仔細觀察,進行針對性教育
對幼兒的教育要因人而異并且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素質水平也不盡相同,一旦出現(xiàn)問題時一定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活動量大"的幼兒,可通過組織大活動量的游戲,保證戶外活動時間等方法,讓幼兒有"發(fā)泄過剩精力"的機會;對于"希望被教師關注"的幼兒,運用多種方式與他們交流,如談話、眼神傳意、身體觸摸、微笑等,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愛護。同時,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緊湊,減少他們閑坐、等待的時間。設計和組織教育活動時,選擇能滿足幼兒心理需求,幼兒有興趣的內容,將幼兒的活動安排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讓幼兒在活動中動起來,讓他們獲得各方面的滿足。
。ㄋ模┌l(fā)現(xiàn)、肯定幼兒的"閃光點"
愛"搗亂"的幼兒雖然有不盡如人意的表現(xiàn),但也有許多可以可貴的地方。如果以客觀的態(tài)度看待幼兒的"搗亂"行為,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搗亂"行為中存在著許多可貴之處,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因素,如好動、好奇是幼兒大膽探索求知的表現(xiàn);不聽話,反映出孩子有主見;好奇心強,體現(xiàn)出幼兒有探索精神等等。教師要善于挖掘幼兒的"閃光點",用其自身的"閃光點"來激勵幼兒,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其實,那些表現(xiàn)出搗亂行為的幼兒不代表就不是好孩子,只是他們更頑皮一些,很多實驗表明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往往更聰明,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更豐富,所以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訓斥這些孩子,應該尋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
四、總結
針對孩子上課搗亂的情況是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的思維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差異,不同的需求,構成了多樣、互補的人群。也許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對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厭煩的,過多的訓斥、批評,使孩子的許多不良表現(xiàn)和問題行為在嚴令禁止中暫時隱藏了起來,而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遇到特定的因素,爆發(fā)就難以避免。并且一旦爆發(fā)后果可能更不堪設想。教育的主要原則是愛,尊重孩子是愛孩子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孩子們也有自己的主見,需要你的信任和肯定,當你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數(shù)落他,他的內心就充滿了憤慨,也許是不服氣,又或許是發(fā)泄,他會采用一種偏激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要和孩子講道理并且以身作則,或是找一些例子給他做榜樣,在他表現(xiàn)出一些搗亂行為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過分的去指責他,而是應該及時的制止他,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聽課上。
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語言,當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世界其實絢麗多彩,充滿了童真,寄予著期盼。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一旦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們要靜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多顧及孩子的內心感受,內心需求,多一些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點指責,慢慢去讀懂孩子這本書。用愛呵護孩子的內心世界,用尊重架起溝通理解的橋梁。只要你用愛心和真誠對待每一位孩子,他們同樣會回饋給你一份意外的驚喜……
參考文獻:
[1]由顯斌,左彩云.學前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高瀟怡,龐麗娟. 教師的兒童學習觀與其教育行為的關系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