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興趣,讓他們多聽聽。如:早晨,幼兒起床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他們選擇輕聲悅耳的音樂;游戲玩耍的時候配上活潑有趣的音樂;晚上睡覺的時候放一段溫柔,安靜的搖籃曲,以促進睡眠。也可以給孩子多欣賞"音畫性"音樂,這類音樂是單純描寫風光或事物的,聽"音畫性"音樂可以使兒童重現感知過的事物、情景,欣賞"描繪性"音樂也可以,這類音樂既有"音畫性"因素,又有情感色彩和情節(jié)因素,能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構成優(yōu)美的意境。如大家熟知的《彼得與狼》、《動物狂歡節(jié)》等等。
兒童的成長需要實實在在的感受和體驗,回歸大自然,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經常帶幼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只有真正帶他們去爬山涉水才能開闊孩子的眼界,鍛煉他們的意志。只在身在萬綠叢中、百花園里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鳥兒婉轉的叫聲、蟲兒唧唧的叫聲、呼呼的風聲、滴答的雨聲,這樣的欣賞會使幼兒們感到喜悅和大自然接觸得到的快樂!父母也一定會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哇哇大哭或興奮的咯咯大笑的時候,其表達的方式絕對是四肢和身體同時激烈的運動。孩子的喜怒哀樂完全是透過全身性,大肌肉的動作以表現內心的感覺的。因此家長在實施音樂教育的時候,引導孩子善于運用肢體語言,這就是孩子想到在大自然中見到的小鳥飛、蝴蝶舞等具體形象。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隨著音高的起伏變化進行著。幼兒們在大自然中所感受的聲音,不但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及聽力的發(fā)展,同時還開啟了他們知識的大門。
家長也可以在為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為其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將抽象的音樂形式以可聽的、可視的、可說的、可演的形式展示給幼兒,有利于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而接受它。父母在對于幼兒所聽的音樂上,也要有一定的選擇性,并不是說什么音樂都適合幼兒的。家長應該選擇一些著名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曲目類型不限,無論是交響樂、鋼琴曲還是歌曲,只要有優(yōu)美的旋律,格調高雅的都可以。家長在教幼兒說話的時候總是要一遍一遍的教導,他們才能明白。而音樂也一樣,但更重要的就是,在這個階段的幼兒家長與其數首曲子輪流播放給他們聽,不如把兩三首樂曲在一兩個月內反復讓幼兒欣賞,等幼兒熟悉了之后在換,這樣才能使幼兒有一個認知的過程,以便加深印象,慢慢的形成習慣,進而體會樂曲中的節(jié)拍、音調及強弱。在欣賞的過程中,家長最好也不要說話,以免打擾到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這樣,家長做到了以身作則,也就促使幼兒養(yǎng)成了一個很好的欣賞音樂得習慣。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同時,自己也要學習一些諸如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讓自己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另外,家長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才能成為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合格的第一認老師。
綜上所述,學前兒童的啟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教育過程。我們進行早期音樂教育正是借助了音樂藝術的魅力,用健康、優(yōu)美、積極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兒的心靈,促進他們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對于幼兒的教育應該是依靠音樂來"開發(fā)"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玩樂中去了解音樂,感受音樂,音樂啟蒙教育不是為了學習音樂而進行教育,而是為了開發(fā)幼兒大腦的潛能。讓孩子在不懂得音樂的年齡就開始學習音樂,在玩耍中接觸音樂,讓音樂盡可能的去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挖掘心靈的潛能吧!
參考文獻:
1、晨曦 李寶林 編著《加得納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國商業(yè)出版社,第81頁。
2、郁文武 謝嘉辛 編著《在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頁。
3、徐進 編著 《《關鍵期--造就天才的最佳時機》中國華僑出版社,第107頁。
4、郁文武 謝嘉辛 編著《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