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chuàng)設案例或情境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某中具體的情境或案例中學習,既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有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如我們在學習《節(jié)約水資源》一課時,當我出示課題的同時畫面展示:"一位小朋友沒有把水龍頭擰緊,結果……?"教師提問:①從畫面上,你想到了什么?②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呢?學生頓時就議論開了,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如果這樣沒人發(fā)現情況不知會有多少水被浪費?水是人賴以生存的資源,如果浪費這么多的水對人類將會有多大的損失?學校是事業(yè)單位,本身用錢就很緊張,這樣下去會要很多錢的?這樣為開展做數學實驗和編應用題教學開了個好頭。
。2)想辦法激活教材如何活化教材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很規(guī)矩地按教材本身的編排去上課,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將會不自覺的去講課。激活教材成了我們備課的重要方面,如在學習《圓周長》一課時,我們把圓周率的發(fā)現編成一個活動實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下滾一滾、做一做、算一算等。學習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獨立思維,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地接觸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真正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就可能形成一種主動的學習。我們倡導主動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們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從中掌握有關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追求其結果。
2.變求同為求異的學習數學老師自覺不自覺地很喜歡追求標準答案?墒俏覀儧Q不能把學生都教成"標準"學生。由于天生遺傳、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每一位學生個體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品質。正是這種差異和獨特性,構成了他自己特有的個性,使這個學生與其他學生區(qū)別開來。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利用這種獨特性,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的需要,選擇和采用自己適宜并有效的學習方式。
與我們提倡的新的學習方式相適應的是一種嶄新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是建立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的,實行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我們設計了以班為單位的數學素質評價細則。主要內容包括:課堂表現、數學作業(yè)、學習情態(tài)、綜合情況四個方面。每周公布一次評價的結果。包括自我評分、小組互評分等若干項。目前這種評價方式與成長檔案袋課題一起正在研究與實踐之中。
總之,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一場教學革命。尤其是小班教學,對我們來說還需要不斷探索,我們將繼續(xù)重視并深入地研究下去。
參考文獻1.《數學課程標準》
2.《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3.《教育評論》研究性學習中的小組合作探析(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