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進補,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相信大都知道,不少人覺得產婦產后身體大虛,需要大補特補才能盡快恢復體力,于是不少產婦就天天雞湯、豬蹄,大量進補,更甚者“每天一只雞”。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不可取,產后媽媽的胃腸道功能還未恢復,不能吃太過油膩的食物。老母雞、蹄等食物脂肪含量都比較高,不適合產后馬上吃。而且太過油膩會形成脂肪堆積體內,造成產后肥胖。
此外,產婦從分娩到泌乳,中間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乳腺管全部暢通。如果乳腺管沒有全部暢通,而產婦又喝了許多湯,那么分泌出的乳汁就會堵在乳腺管內,嚴重的還會引起產婦發(fā)燒。
據(jù)婦產科的營養(yǎng)師推薦,新媽媽產后飲食應以精、雜、稀、軟為主要原則。精是指量不宜過多;雜是指食物品種多樣化;稀是指水分要多一些;軟是指食物燒煮方式應以細軟為主。
產后飲食4大原則:精、雜、稀、軟
由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過大,身體虛弱,胃腸功能也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產后第一餐應首選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食物,如五谷粥、紅薯稀飯、蒸蛋羹、藕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等到第二天再開始進食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
需注意的是,產婦在產后5-7天內應以米粥、軟飯、爛面、蛋湯等為主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之物,如雞湯、豬蹄等。產后7天以后,胃腸功能逐漸恢復,這時可進食魚、肉、蛋、雞等蛋白質食品,但不宜過飽。
產后1個月內產婦宜一日多餐,每日餐次以5-6次為宜。產后1個月,產婦應避免水和鹽,還包括生菜、水果、果汁、牛奶等水分多而冷的食物。醬油、味精等含鹽的調味料,也不宜多用必須清淡飲食。
曾經成功服務過不少明星的月子餐專家則建議,需要大補特補有兩個前提,一是新媽媽乳腺暢通,有泌乳的需求,二是進入產后坐月子第三周腸胃功能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媽媽的身體恢復與寶寶喂奶的需求兩者都合拍了,開始吃滋補的食物才能發(fā)會最大的效果。
溫馨提示:
產婦最好不要吃辛辣和生冷堅硬的食物,如韭菜、大蒜、辣椒、胡椒、茴香等,這些食物會使母體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