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常生活中各種“瑣事”的體驗,我們還經(jīng)常帶周周到郊外、鄉(xiāng)村、江邊、公園等地體驗,摘果、摘菜、爬山、戲水、撿田螺……在很多同齡孩子忙著學習識字、算術(shù)、舞蹈、英語的時候,周周在瘋玩著,豐富著自己的人生體驗。在體驗的同時,她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很多。很多人見到周周,看到她的畫,聽到她說話、提問,大家會驚嘆于她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細致的觀察力、好問愛思考的習慣,紛紛詢問我是怎么教育周周的。我笑笑說,就是讓她不斷體驗,什么都嘗試,這是真正的“寓教于樂”。
重點提示:
孩子6歲以前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就是不斷實踐、不斷體驗。
很多孩子的父母習慣紙上談兵——用書本上的字、圖等去教孩子識物,很少把“課堂”搬到戶外,也很少給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是典型的灌輸知識,破壞了孩子的學習能力。這些教育方式不僅沒有用處,反而有害處:一是讓孩子形成一種被動的思維方式——等著成人來“灌輸”,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二是缺乏親身體驗,面對枯燥的一堆概念,孩子可能會失去學習興趣。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中去體驗、學習,經(jīng)常帶孩子到野外、公園、江邊、鄉(xiāng)村,與大人、小孩接觸、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思考力,“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