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遇到挫折,什么事情都幫他們安排好,連孩子未來要怎么走的路都輔好了,孩子順著走下去就行了。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嗎?很多父母回應說:“孩子還小,當然什么都要為他準備好”。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青少年中常會發(fā)現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干”。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tài)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示這樣的一種心理結果,即支持采取一種行動,結果卻說服對方采取相反的行動。像孩子被父母罵了之后就離家出走類似這樣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當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聽家長的勸告時,做父母的那個不生氣啊!做父母的要如何去對待這些叛逆的孩子呢?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最叛逆的,他們經常會因感情用事,思想簡單,而容易與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父母的要求形成一種對抗。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通常都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適當造成的,這說明很多家長都缺乏對孩子的了解,不善于與孩子打交道,不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的逆反心理通常是想引起父母或周圍人對他的關注,心理學家們認為:只要父母教育方法得當,在生活中多關注他們,孩子的反抗情緒就會逐漸減弱或消失。
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出現差錯時,要諒解他、鼓勵他,不要有過多的責怪,這樣只會使他產生自卑、膽怯的心理。父母對孩子態(tài)度要溫和,讓你成為他的朋友,相互信任,做孩子最忠實的聽者。
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盲目地責怪他。幫孩子找出錯誤的所在,教育他以后要記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把握要點問題,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去進行干預。
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好心理橋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孩子,那么他就不會跟你“對著干”。
逆反心理誘發(fā)因素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般地說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容易誘出逆反心理:
1、強烈的好奇心
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
2、企圖標新立異
青年處于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青年人與社會的認同不僅是簡單地采取適應社會規(guī)范的途徑,而且還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從而獲得與社會之間的認同。因此他往往表現得偏執(zhí),好表現自己,有意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3、特異生活經歷
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的人一向循規(guī)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僻。
這種在特定條件下,其言行與當事人的主觀愿望相反,產生了與常態(tài)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一旦這種心態(tài)構成了心理定勢,就會對人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影響,經常性地左右他的一舉一動,成為他言行舉止的一個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的表現
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固執(zhí)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逆反心理經常地、反復地呈現,就構成一種狹隘的心理定勢,無論何時何地都與常理背道而馳。表現形式上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頗有類似之處,因此某些逆反傾向嚴重的青年也常對此津津樂道,或在心理上為自己的怪異行徑尋求“科學”的根據。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質上與創(chuàng)造性的個人素質有著根本區(qū)別,它往往是孤陋寡聞、妄自尊大、偏激和頭腦簡單的產物。
逆反心理的正確處理
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對于父母強加給他的意愿,就開始出現了逆反心理,而每當這個時候,就是父母對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最為頭疼的時候,既然對于孩子的這些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注意到以下幾點,完全是可以緩解的。
1、尊重孩子
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是最需要得到他人認同與他人尊重的時期。當孩子對你的意愿表現出逆反時,家長不要急著去進行鎮(zhèn)壓,而要想一想,他們?yōu)槭裁磿纯。同時你可以向他表示:“我尊重你的看法”,或“你盡量舉例說明”,這樣你就贏了一大半,你千萬不要說:“你所說的是兩碼子事,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或者“你的觀點微不足道,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