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人抱得太多
現(xiàn)在的寶寶往往受全家寵愛,家里的老人、爸爸媽媽出于疼愛,總是喜歡把寶寶時時刻刻抱在手里。這樣會大大減少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使得寶寶的注意力很少能放到行走方面。長此以往,寶寶學習走路的本領(lǐng)自然就喪失了。
專家支招:全家人要形成共識,尤其是要跟寵愛寶寶的老人溝通好,讓他們明白多抱也不是好事,懂得放手能飛得更早更好的道理。媽媽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為長輩們示范如何合理地給予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
2.體型偏胖
身材偏瘦的寶寶通常動作靈活,學走相對早。而如果寶寶偏胖,體重超出正常標準好多,肥嘟嘟的雙腳就會很難站立,走一下就不走了。
專家支招:適當控制寶寶的飲食,尤其是糖分的攝入,同時加強鍛煉,盡量少抱,讓寶寶多些自由活動的時間,最大程度地消耗身體儲存的養(yǎng)分。媽媽不要因為心疼寶寶,而放縱寶寶無節(jié)制的吃零食,更不要限制寶寶的活動,盡量讓孩子自己尋找方法,調(diào)動身體機能,刺激學走欲望。
3.穿得太多
冬天氣溫低,寶寶們的衣服裹得一層又一層,這樣就會使得行動不便,當然就沒有了行走的欲望。
專家支招:平時在室內(nèi)的時候,盡量讓寶寶穿得輕便一些,有空調(diào)的場所,一件內(nèi)衣、一件薄外套足夠了,寶寶的活動能力帶動了身體熱能產(chǎn)生,不太會感覺到冷的。其實冬天學走路更好,因為衣服穿得多,不小心摔倒碰到不會像夏天那樣感覺到疼。
4.關(guān)注手部動作,忽視走路
寶寶著迷各種手部動作,總坐著玩,減少走的機會。
專家支招:最好在家中開辟一塊專門學走的場地,清理掉一些可能影響寶寶注意力的物品,專人專時專地訓練走路。媽媽還可以設(shè)計學走的游戲,將寶寶的活動興趣從手上轉(zhuǎn)移到腿上。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寶寶到戶外去玩耍,比如草坪、游樂場,最好跟幾個同齡寶寶一起學走。
5.環(huán)境不利學走
學步環(huán)境過于空曠,無法讓寶寶扶著走,以致寶寶學走時害怕摔跤,或是無法找到支撐物而失去了學走的興趣。
專家支招: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兒童健康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丁宗一教授表示,寶寶學走路過程中,父母的“攙扶”也一定不能忽視。就算環(huán)境中沒有支撐物,寶寶學習走路時,父母也可以在前面鼓勵。還可以讓寶寶扶著墻面、沙發(fā)、茶幾、小床、欄桿移步,父母在寶寶身后,扶住寶寶的胳膊,帶動他向前邁步,慢慢過渡到握住一只胳膊讓他自己走,這期間還可以配合口令,以調(diào)動寶寶的興趣。
6.依賴學步車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金星明教授認為,在學步車里走路時,寶寶不能體會獨立行走的感覺,會出現(xiàn)身體重心不穩(wěn)、兩腿邁不開步等現(xiàn)象,因此導致行走延遲。
專家支招:推薦用“學步帶”固定住孩子的雙肩和腰部,再由后面的父母用長帶拉住,以幫助他們矯正步伐和重心,提防寶寶摔跤。
7.性格內(nèi)向膽小
如果你的寶寶特別敏感,曾有嘗試走路摔疼了的經(jīng)歷,就會心理性地回避走路。
專家支招:給予寶寶充足的安全感,暫時不要在寶寶學走時放開手,寶寶想走時,大人全程攙扶,注意不要讓寶寶摔疼。嘗試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故意讓寶寶摔跤,但要保護好,讓寶寶感覺一點不疼。如此幾次寶寶會變得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