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陽光的,樂觀的,健康的。所有父母都認(rèn)識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純潔的天使,都是純潔無邪的。但每個孩子長大了卻會變成我們意想不到的樣子,有的甚至?xí)兂筛改傅膼耗В敲词歉改附逃膯栴}嗎?
每個人都是一個復(fù)雜的生命體,孩子確實是天真純潔的,但每個孩子出生后就會具有與生俱來的特性,這些問題如果家長漠視加以引導(dǎo)就有可能成為心理問題。
一、占有欲
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
朋友小A家的孩子對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事物占有欲不是很強,有大人逗他:這個給我玩會兒樂意嗎?他基本上從不拒絕。
朋友小B家的孩子卻不是這樣,他從嬰兒期就對自己的東西或者自己家的東西有很強的占有欲,8個月的時候他媽媽帶他去串門,走的時候他哇哇大哭就是不肯走,后來他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帶來的傘沒拿,當(dāng)她把傘拿上的時候,孩子馬上不哭了。
在通常的教育里,父母對于小B家孩子這樣的行為極為贊賞,因為他們覺得他很小就知道保護自己家的財物,可是,這樣的孩子有心理學(xué)家對其認(rèn)定為“如同成年人的貪婪”,而這種貪婪其實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的,如果家長不對其引導(dǎo),就會助長孩子本性中的占有欲,而因為家長對于孩子這種占有欲的肯定,就容易滋生孩子占用更多不屬于自己東西的欲望,甚至干擾孩子內(nèi)心的平衡。
二、恐懼
有些孩子天生是勇敢的,但有些孩子卻天生膽小;臼悄懽哟蟮暮⒆,也會莫名地對一些東西產(chǎn)生恐懼。比如有些孩子會怕毛絨的東西,有些孩子怕雷;
不要認(rèn)為孩子小,感知的事物少,就會孩子的恐懼模式,如果不及早驅(qū)走孩子的恐懼,那么這種恐懼會一直隱藏在他的心理,甚至一生都會受其困擾。
比如孩子害怕毛絨的東西,有的家長認(rèn)為會那是毫無威脅的東西,看到孩子害怕的樣子覺得好玩,就屢屢拿毛絨的東西去碰觸他,但孩子在嬰兒期怎么可能表達自己的恐懼呢?他們無法向家長形容他們內(nèi)心里收到的刺激。
如果看到孩子害怕了,就抱起孩子輕聲安撫他,然后慢慢的可以試圖讓他感受了解他未知的事物,千萬不要漠視孩子的恐懼情緒。
三、依賴性
有些孩子會被家長認(rèn)定為“乖孩子”,他們從小就特別愿意聽大人的話,他們樂于聽家長給他們講一切事情,做一切事情,而家長也特別依賴。
家長們經(jīng)常認(rèn)為這是問題,覺得孩子溫順。
但這是一種懶惰,西方人的宗教里有七罪宗,說人生來有七宗原罪,而懶惰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特別聽話的孩子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種強烈的控制欲,他依賴著別人的思想,而被依賴的人,往往是他至親的人,就成了孩子奴,他們覺得自己被依賴,主動的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很多啃老的孩子其實就是太懶惰,依賴性過強。
如果這樣孩子的家長不及早調(diào)整孩子的積極性,不提前訓(xùn)練孩子的話,很可能一生都被孩子牽制。
四、退縮性
有些孩子就不合群,只和自己家里人在一起,甚至和同齡的小朋友也不愿意接觸。
家長會認(rèn)為這是害羞膽小,可是這很可能是天生適應(yīng)能力差,如果這樣的孩子不從小加以積極的鼓勵引導(dǎo),將來很容易形成自閉和孤僻,對陌生的環(huán)境難以適應(yīng)。
每個孩子都會存在不同的問題,孩子心理健康關(guān)乎一生幸福,所以,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細心和耐心的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隱藏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積極引導(dǎo),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