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家曾對500名嬰兒進行觀察,發(fā)現嬰兒從滿月到3個月末,即有欲求、喜悅、厭惡、憤怒、驚駭和煩悶6種情緒反應。微笑是身體處于舒適狀態(tài)的生理反應,嬰兒的微笑也具有社會性,會影響成年人,可以密切與母親的關系,母嬰不斷地強化這種應答,從中獲得滿足,這也是嬰兒非常必要的心理需求。”
嬰兒心理
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兒
首先,爸爸媽媽要知道一點:嬰兒的心理發(fā)展是建立在運動,感知的發(fā)展上的。
我們先來看看嬰兒心理特點。
1.嬰兒心理
4個月的兒童能區(qū)別各種氣味,能分辨不同顏色的物體。
4-5個月便能分辨出親人和生人。
5-6個月嬰兒就可以再認媽媽,這是由于條件反射的建立和發(fā)展,嬰兒出現的短暫記憶的表現。
7-8個月時起,由于兒童多次感知某種物體或動作,并同時聽到成人說出關于這一物體或動作的詞,在他的腦里,就在這一物體或動作的形象和詞的聲音之間,建立起暫時聯系,以后只要再聽到這個詞的聲音就能引起相應的反應。
10-11個月起嬰兒開始“懂得”詞的意義。
2.媽媽情緒對嬰兒的心理影響
人的心理活動是從嬰兒期開始的,新生兒出現明確的條件反射行為就標志著心理活動的發(fā)生,并且伴隨著人的畢生發(fā)展,在不同階段有其相應的發(fā)展特點。
母親情緒的感染力是不可忽視的。母親與寶寶的情緒可相互感染,如果媽媽覺得緊張,不安及不耐煩,寶寶也可以感受到并因此而大哭。如果沒有時間和心情抱孩子,放任孩子大哭而坐視不管,很多次之后親子關系將變得一片混亂,孩子就會失去對母親的信賴,長大后可能會變成對任何事缺乏自信、個性消極的人。
3.寶爸寶媽如何做
因此,為了盡快開發(fā)兒童的語言能力,成人在與兒童接觸時應盡可能不斷給予語言刺激。
既然說到嬰兒的心理發(fā)展和他的運動是息息相關的話,那么怎樣促進訓練嬰兒的心理發(fā)展呢?
一、多和嬰兒說話
在嬰兒時期,寶寶會好奇這個世界所有能感知到的東西,并快速吸收。此時,爸爸媽媽要是多多和她講話,那么必然會在無形中訓練到他。
二、讓嬰兒多多爬行
爬行是嬰兒高級心理活動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在嬰兒不能移動身體以前,思維、意志等高級心理活動基本沒有,這時想了也是白想,嬰兒就不想了當嬰兒能夠主動移動身體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爬行是人生第一個遠距離移動全身的動作,當嬰兒看見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他就會想去拿,這就是思維。
三、 學會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人類獨有的姿勢,世界上發(fā)現的獸孩沒有一個是直立行走的,這個事實說明直立行走是人類在智慧上領先其他動物的第一步。直立擴大了視野,使嬰兒見多識廣。直立行走擴大了主動活動范圍,解放了雙手,同時使人的眼、手配合的動作大大增加,這對嬰兒腦發(fā)育有著良好的作用。
嬰兒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敏感期,需要家長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推測,任何一個敏感期,都蘊藏著孩子未來的可能性,盡可能讓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出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