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和生活習慣是很多寶媽和老人之間的不和諧音符,但是各位寶媽有沒有因為給寶寶輔食加鹽還是不加鹽的問題爭吵過呢?或者時常出現(xiàn)以下這幕:
寶媽:媽,這個粥雖然很美味,但是寶寶現(xiàn)在才9個月,還不能吃鹽呢,下次我們先單獨盛出一碗給寶寶吃好嗎?
婆婆:寶寶不吃鹽哪有力氣啊,而且都沒有味道,他也不愛吃。
寶媽:媽,這是醫(yī)生說的,寶寶1歲前不能吃鹽,不然會影響身體發(fā)育的。
婆婆:哪這么多病,我們那會就是吃鹽吃過來的,都沒事。
寶媽:媽,你聽我說.....
婆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寶寶不吃鹽沒力氣?
很多寶媽都已經(jīng)知道:1歲前別給寶寶吃鹽。
但總是磨不過家里的老人,他們固守自己的觀念,總愛往寶寶的食物里加鹽,認為寶寶不吃鹽就沒力氣!
可事實并非如此,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寶寶吃鹽那些事!
鹽吃多了有什么危害?
無論是成人還是嬰幼兒,鹽吃多了都會給身體造成負擔,更何況是嬰幼兒的腎臟、肝臟等各種器官都還沒發(fā)育成熟,過量攝入鹽肯定是不可取的。
1.口味變重口
小寶寶對味道的感知要比大人敏感很多,大人覺得剛好的咸味對寶寶來說其實已經(jīng)很咸了。
長期重口味飲食,會讓寶寶逐漸喪失對天然食物的喜好,之后想恢復清淡飲食就會變得很困難。
2.腎臟負擔大
成人吃的鹽都是經(jīng)過腎臟處理,會隨著尿液排出。但1歲的寶寶腎臟功能還比較弱,無法處理過量的鹽。
過早接觸鹽或者重口味的飲食,不僅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造成腎功能紊亂,還可能會增加日后患高血壓的風險。
但是,很多人在給孩子添加鹽的時候還是存在很多誤區(qū)。
寶寶吃鹽誤區(qū)
誤區(qū)一:按照推薦量添加鹽
有些家長按照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嚴格計算鹽的攝入量給孩子吃,但其實這樣多也有不妥,因為寶媽們忽略了“隱形鹽”的存在。
你知道嗎?其實很多調(diào)味品,本身就自帶鹽,例如:雞精、生抽、老抽、醬油等,這些本身就含有很多的鹽分,所以在控制孩子每日攝鹽量時,還應考慮調(diào)味品及食物中的含鹽量。
誤區(qū)二: 嘗起來不咸就是沒有鹽
前面說了,小寶寶對味道的感知要比大人敏感很多,大人覺得剛好的咸味對寶寶來說其實已經(jīng)很咸了。
有些食物吃起來沒有咸味,但是不代表不含鹽。例如蛋糕、掛面、餅干等,這類食物是含有鹽分的,只不過是甜味大大掩蓋了咸味,這樣會令人誤以為是不含鹽的。
因此,寶媽要多加注意,否則攝鹽量可能就超標了。
誤區(qū)三:不吃鹽影響走路
這是很多老一輩的說法,老人認為,孩子需要吃鹽,不然以后身體軟,走路慢。
其實孩子走路的快慢和吃不吃鹽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這和寶寶的身體發(fā)育情況有關(guān),這個鍋,鹽不背。
誤區(qū)四:天熱了要喝些鹽水
當天氣熱時,有些家長會每天追著孩子喝水,還有一些家長還會讓孩子喝鹽水,認為這樣很好,但其實,給寶寶喝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而鹽水的濃度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孩子攝入鹽過量,甚至會導致電解質(zhì)紊亂。
另外,如果覺得寶寶吃飯沒有口感,想給TA的輔食加點“鮮”的話,除了人為加工的調(diào)味料外,我們也可以考慮下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咸鮮味食材。
例如自帶咸味的海產(chǎn)品(各類海魚、蝦、紫菜等)、自帶鮮味的菌菇(蘑菇、香菇等)、自帶甜味的南瓜、紅薯等。
寶爸寶媽在給寶寶制作輔食時,可以使用或者含有這些“帶味道”的食材,好吃又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