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后果:等到入小學后,面對非要在人前說話的場合時,容易遭受挫折,并會因為失敗而使心靈受到傷害,產(chǎn)生自卑等消極情緒,而且不容易恢復。
建議:正確評價孩子的行為和語言。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要具體指出孩子好在哪里,比如 “你畫的太陽很好看”,而不是“你畫得真好,真聰明” 。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怎么說,就事論事,而不應對人進行評價,比如 “你真笨,這個都不會”等。對事不對人的評價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同時可以教會孩子正確的做事和說話的方法,豐富孩子解決問題的相關經(jīng)驗。
例三
心理原因:早期某些成人對待孩子的不正確態(tài)度和語言使得孩子要么不敢說話,要么尋找可以信任的人悄悄地說。
不良后果:如果不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早期不良經(jīng)驗會跟隨孩子一生,影響其今后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看法,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建議:通過與孩子的交談以及其他渠道了解孩子以往的經(jīng)歷,設法弄清楚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因素源自哪里,幫助孩子把不愉快的事情說出來,然后忘記它。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心理氛圍,努力成為孩子可以信任的人。同時帶領孩子在適當?shù)膱龊洗舐曊f話,并為孩子提供示范。比如,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自我介紹時,孩子可能不敢說,或者又趴到家長耳邊說,家長可以在旁邊做示范:“大家好,我叫劉小兵,今年4歲了。”然后鼓勵孩子大聲地重復一遍。當孩子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讓孩子逐漸地敢于面對他人、面對事情,敢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