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幼兒教育這一工作崗位以來,我始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扮演一個“孩子們的好伙伴,孩子們的好媽媽,孩子的好朋友”的角色。初秋的街上,梧桐樹的葉子依然象大傘一樣,藍色依然涂滿整個天空,間或飄過幾朵淡淡的白云,天氣還是那樣的熱。而我們象往常一樣,又迎來了一批小班的孩子,開學(xué)前,我給了自己定位:做孩子的老師,做孩子朋友,做孩子的媽媽。
引言
像平時一樣我走進了一個新的教室,迎接著三十多張新的小臉,今天是“我和爸爸媽媽上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但是每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中總會缺一個孩子,他的名字就是楊杰。今天第一天就不上幼兒園嗎?我很納悶。午餐時間到了,忽然教室里沖進來一個孩子,找到一個椅子就坐下來,看到一個碗就拿起來吃,隨手扒了幾口飯人就不見了。我隱約記得家訪時見過這張臉。午餐后孩子們一個一個回家了,我看到大型玩具上還有一個孩子在頂著烈日玩著,不正是剛才那個孩子嗎?我走過去問:“你是叫楊杰嗎?”他奶奶說:“是的是的,這個孩子叫楊杰!”我說:“孩子進入幼兒園了,我們首先得幫助孩子養(yǎng)成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不單獨出來玩的習(xí)慣。”他奶奶說:“好的好的!不過這孩子我叫不住的呀!”我暗暗把楊杰這個名字記在了心底。
生活篇
也許是開學(xué)初幾天我們只關(guān)注孩子的在園心情問題,又或許是貫徹二期課改以來我們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集體組織生活活動的模式,將生活活動貫穿于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中,不集體喝水、不集體入廁的緣故,而小班孩子由于剛?cè)雸@,在家訪中了解到孩子們都能在自己想大小便時向家長提出要求,所以在幼兒園我們注重對孩子們“老師我要小便了”的應(yīng)答,然而楊杰卻沒有在自己要小便時象老師提出來,或自己入廁,午餐前尿濕了褲子了。我問他:“你小便和老師說了嗎?”這時候的楊杰露出了恐懼的眼光,我感覺自己的話語沒有那么嚴(yán)重啊,會給他那么大的震撼?終于我知道了,他也只是個膽小的孩子而已。于是我輕輕地扶著他說:“以后有小便要和老師說,或者自己去小便哦!小在身上會不舒服的好嗎?”他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每個人走進我們的班級總會留意到楊杰。因為他確實是一個比較散漫的孩子。午睡對他來說更是一大難題。每天午睡我們總要呆在他身邊,否則他會爬出小床,溜到外邊去了。有一天,我又呆在他身邊,哄他睡覺。開始時我采用常用的方法拍著他,希望他能馬上入睡,可是,拍了二十多分鐘,不見他有睡覺的感覺,于是我說:“再不睡老師生氣了。”并且我拉下了臉。他看到我生氣的臉,頓時情緒不再高漲。他用近似撒嬌的語氣說:“媽媽來了嗎?弟弟自己睡!”聽到他的話,我巴不得地放開了他?墒怯质嵌喾昼娺^去了,他還是沒睡著。我只好又拍他,終于在近一個小時后,他睡著了。楊杰在我們班確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平時跑出跑進,誰都叫不住,總之就是“好動”,我們也常常給他扣下了一個帽子:好動。其實,楊杰也有可愛的地方,看到他入睡前那一副撒嬌似的表情,我真覺得:楊杰好可愛哦!所以說:特殊的孩子我們切忌用特殊的眼光去看待他。我相信我會象媽媽一樣扶他逐漸成長。
運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