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樹葉怎么掉下來了?”
“媽媽,太陽去哪里了?”
“媽媽,汽車為什么不在樹上跑?”
當孩子問題多多的時候,起初很開心,耐心回答,這代表孩子會思考了呀!
日子久了,各種稀奇古怪、循環(huán)反復的問題,內心開始凌亂、不淡定了。
面對“好奇寶寶”的十萬個為什么,每個爹媽都會有焦頭爛額想找救兵的時候,要怎么應對才更好呢?
腦洞那么大,都在問什么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花點時間,先了解一下孩子們都愛問什么。
2-3歲的孩子,更多是在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要開去哪里呢?”
“小螞蟻爬到哪里去?”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關注的問題是——這個物品、這件事情接下來怎么發(fā)展,有什么變化。孩子常常把自己的生活聯(lián)想到其他物品上面。
就比如講故事的時候,2歲左右的孩子關注的更多是小貓吃什么?在哪兒睡覺呢?跟誰玩呢?這其實是孩子從“自己吃、睡、玩”的聯(lián)想發(fā)問。
3歲以上的孩子,更多問這樣的問題:
“汽車輪子為什么是圓的呢?”
“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當孩子到了3歲以上,開始關注事情的邏輯、因果關系。問題難度增加了,這其實是孩子思維能力、聯(lián)想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當他看到一個感興趣、有不能理解的現(xiàn)象,他會搜尋腦袋里曾經見過的類似現(xiàn)象,對比、分析、提問。比如孩子見到船頭是尖尖的,可能想到同樣是交通工具的車,車頭為什么不是尖尖的。
當然,孩子的腦洞可能無限大。該如何滿足他好奇的小宇宙。
滿足好奇心,一起找答案
孩子每天會有很多問題想要發(fā)問,當他說出一個之前都未曾問過的問題時,你要認真對待了,因為可能是他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奇的事物,迫不及待想要探索。
這個時候,無論你多忙,都給孩子一點時間吧,告訴他答案,又或者幫助他找到答案,讓他解開心中的疑惑。
朋友說,有次她的女兒突然跑來問她:媽媽,為什么螞蟻要排著隊走?
原來女兒在花園里看到了一個隆起的蟻丘,很多螞蟻在洞口進進出出,覺得非常有趣,于是萌生了這樣的問題。
媽媽這么回答:上次去春游,導游是不是叫大家都跟著走啊,不然會怎么樣?
女兒大聲說:會找不到路,不跟著前面的,就找不到路。原來螞蟻也是怕迷路哦。
不急著給出直接的答案,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找答案。
重復的問題,用孩子理解的話回答
孩子有時候會反復的問你同一個問題,別以為是他故意這么做,極有可能他是真的不記得答案了。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是需要重新回答,但不要再重復上一次的答案了。不妨換個說法,用童趣/詼諧/生活化的語言去告訴他,讓他對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以便于他記牢,那么下一次他就不會再發(fā)問了。
比如孩子問:太陽去哪里了?
簡單的回答:太陽下山了,回家了。
結合生活情境回答:因為太陽公公工作了一天,非常累,需要回家睡一覺。
融入孩子的世界,用他能更熟悉情境來解釋,加深他的記憶。相信效果比重復無數(shù)遍科學的說法要更好!
有些問題,不需要回答,孩子只是求關注
有時候,孩子不斷地追問,目的是為了獲得關注。
早上爸爸媽媽去上班,孩子不肯,于是問題來了。
“媽媽為什么要去上班?”
“爸爸為什么不陪我玩?”
如果你認真回答:諸如要掙錢買東西,會發(fā)現(xiàn)根本沒用。孩子會接著問:
“為什么要掙錢?”
“不買東西可以嗎?”
無休止的追問,其實只表明孩子此刻焦慮的心。怎么回答才能讓寶寶滿意呢?你可以幫他說出想說的話,“寶寶不想媽媽去上班是嗎?媽媽不在家,寶寶會想媽媽,媽媽也一直在想寶寶呢。”
好奇心需要呵護,愛提問是好事情。對于孩子一天100個為什么,不用想著哪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好。媽媽的精力有限。當我忙碌的時候,他無休止的問個不停,我也會讓他自己尋找答案,或者直接掐斷,告訴他,現(xiàn)在媽媽很忙,你可以去玩一會兒玩具。
所謂科學育兒,誰又能踐行的那么徹底,每一刻每一秒都能保持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