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和友 實習記者 王松濤
常聽到家長這樣議論:“我們交那么多學費,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可是放學后還要請家教”,“別人都說我的孩子很聰明,可就是上課不專心聽講,就像沒帶上耳朵,屁股上好像長了釘子,老師經(jīng)常向我們告狀”,“老師教的知識他都懂,可做作業(yè)和做考試題就粗心大意,成績老上不去”,“別的孩子只花一個小時就寫完作業(yè),而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很晚”,“我的女兒小時候?qū)W習成績很好,可是上了五年級,她就越來越感到吃力”……
議論到最后會有一個大致的結論,那就是孩子笨。
孩子果真笨嗎?專家認為,大部分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成績欠佳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平衡,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能得到適當、系統(tǒng)的訓練,他們的學習能力肯定會提升。
上學期,北京金色雨林學習能力研究中心成都市分中心,會同四川大學應用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素質(zhì)研究訓練基地對248名小學生家長進行了一次有關兒童學習能力方面的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并不樂觀:
32%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對讀、寫、算的記憶能力差;
35%的家長反映孩子對數(shù)學應用題感到很困難,常常不解題意;
45%的家長抱怨孩子寫作業(yè)速度太慢,常?匆还P寫一筆。
66%的家長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好動;
這些孩子都怎么了?很多家長對此想不通。
專家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對學習能力不平衡的孩子進行了分析。認為,學習能力不平衡,源于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生活方式,長輩們過多地保護孩子,孩子失去了親身感受和動手的成長機會,同時又缺少玩伴。主要活動就是看電視、玩電腦,久而久之就影響了他們的感覺動作和視知覺、聽知覺能力,造成學習上出現(xiàn)困難。改變這種狀況,家長的觀念首先要轉(zhuǎn)變,讓孩子學會玩、學會主動地接觸外界,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兒子快上小學了,仍然不會拍皮球,不知道怎樣和小朋友做游戲,媽媽很著急
軍軍5歲了,在幼兒園里從來不和同學玩,每次上學都要哭很久,老師教小朋友做游戲,他總是笨手笨腳,躲在一邊。媽媽和老師很擔心他有問題,帶他去了好幾家醫(yī)院檢查他是否有多動癥、自閉癥或智力落后,吃了不少藥,軍軍仍然是這樣?蓱z天下父母心,媽媽到處打聽,上網(wǎng)搜索,找到了金色雨林學習能力訓練營,經(jīng)過測評,軍軍的問題是感覺統(tǒng)合嚴重失調(diào),視覺和視動能力發(fā)展滯后。原因是長輩們帶得太細,包辦了他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情。在專家的建議下,媽媽決定讓他首先進行感覺運動訓練:利用大滑板刺激孩子的前庭,烏龜爬、雙腳跳、平衡組合等訓練平衡能力,袋鼠跳、踩踏車、羊角跳、跳繩、拍球等訓練全身協(xié)調(diào)能力、再輔以觸覺訓練。經(jīng)過3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軍軍不愛哭了,在幼兒園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性格變得開朗,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F(xiàn)在,他又進一步訓練視知覺和視動統(tǒng)合能力。媽媽看到了希望,一塊心病也治好了。
怕寫作業(yè)的小王
小王是個既活潑又聰明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級。媽媽反映,小王所學過的生詞,常常記不起怎么寫,而且記憶的時候常走神兒,精神不集中,特別容易分心。安排他做兩件事情,經(jīng)常是忘掉一件,還總是拖拖拉拉。在學校,小王經(jīng)常被老師叫起來站著聽課,回到家里也必須在家長的陪同下才能完成作業(yè),小王在抄寫作業(yè)時速度很慢,常常是看一個字抄一個字,閱讀課文時更是磕磕絆絆,學過的生字常常記不住,讀不成句子。所有這些都影響了小王的學習成績。
經(jīng)過學習能力測評,小王的問題出在視知覺能力和感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