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十分的下功夫,在教育孩子上確實傾注了很多的心血,但是結果往往并不像自己所設想的那樣。
一些家長他們把兒童的早期教育誤認為是提前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而智力開發(fā)就是要對孩子進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家長們特別重視教孩子認字、計算、彈琴、繪畫、背唐詩等。更有甚者,有的人干脆買來小學一二年級的課本,讓孩子系統(tǒng)地學習,結果是導致早期教育知識化和小學比。這種早期教育知識化和小學化會對孩子造成很多的危害,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會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及視力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父母很重視讓孩子在智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對孩子進行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性格、興趣等的培養(yǎng)。有的家長甚至剝奪了孩子游戲、娛樂的權利。還有的過分溺愛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兒委屈,讓孩子與一切“艱苦”和“辛勞”隔絕,即使是在很不富裕的家庭里,孩子也成了“先富起來的人”。這種生活上照顧和包辦過度,智力上要求期望過高,廳動上限制干涉過多的“過度化教育”,造成了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和忍耐心,意志薄弱,控制力差,使孩子失去了天性和自由,人格和心理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江蘇宜興市有一位小學的“數(shù)學尖子”,就因為在舉行的奧林匹克競賽預賽中遭到淘汰,受不了這一打擊,留下兩封遺書自紹身亡。類似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fā)生,這些家長不但沒有見到子成“龍”成“風”,反而過早地嘗到了“溺愛”的苦果。
對孩子的教育必須遵循兒童成長中的年齡特點,不僅重視智力因素培養(yǎng),也要重視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充實教育內(nèi)容,改善教育方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