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給孩子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中生活,難免會遇到各種痛苦、困難、挫折。挫折是人生的老師。從小經(jīng)受痛苦、困難、挫折的人,他自立生活能力就特別強,他一旦走上獨立生活工作的征程,就會不畏艱苦,克服困難,走向成功。孩子不能一輩子都依賴父母,他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作為父母,留給孩子的不應(yīng)該只是物質(zhì)財富,而更應(yīng)該是經(jīng)受挫折、克服困難、忍受痛苦、創(chuàng)造生活的膽識和能力,這是孩子終身受用的寶貴精神財富。
現(xiàn)在,許多家長和老師都覺察到孩子克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越來越弱,因而非常有必要對他們實施挫折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幫助孩子提高對挫折的認識,遇事后與他們共同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外,還應(yīng)該有意識地讓孩子去“主動”經(jīng)受些挫折。比如到遠處的親戚家送東西,難免乘車、找路有失誤;比如找人去辦事,也許就碰釘子。這些小小的鍛煉不但令孩子們逐漸增強了日后工作、生活所需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膽識。家長在對子女施行有意識的挫折教育的時候,必須注意恰到好處、及時適度,注意是一種順勢引導(dǎo),而不是刁難頂牛式的鍛煉。更不能隨心所欲,不考慮收效及效果。特別是孩子在遭受挫折后、幫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尋求解決途徑時,與孩子談話要有水平,使孩子心悅誠服,決不可簡單粗暴、信可開河。比如孩子打架是常事,家長應(yīng)該怎樣對待孩子打架?一些家長當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打架失利挨了打,受了委屈跑回家時,竟不分清紅皂白,把孩子打一頓,怒其不爭地訓(xùn)斥道:你怎么這樣沒出息!你沒有長手嗎?你不會打就會哭嗎?打死你活該!孰不知這樣做使孩子內(nèi)外受氣,挫折加委屈,勢必造成心理畸形,影響心理健康。
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講的就是挫折與逆境磨練人的道理。如今,我們還應(yīng)該認清一個事實,即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將更復(fù)雜和深刻,克服它需要更堅強的毅力。因此,挫折教育有裨無害。
結(jié)束語未來社會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讓我們打開孩子們的精神教室,幫助孩子培養(yǎng)立身成業(yè)的獨立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zhì),鍛煉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使他們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盧勤著《年輕媽媽》、《幼兒心理學(xu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