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吊吊孩子的胃口有時,我也會用一些“欲擒故縱”的辦法來“吊”女兒的胃口。比如,快把飯菜送到她嘴里時突然故意把手收回來,夸張地裝出自己要吃的樣子,或是對她說:“你的小兔(或小熊甚至是隔壁的哥哥)說,你的菜看起來好好吃哦,能不能給它吃一口呀?”女兒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常常又開心又著急地回答:“不可以,不可以,是寶寶吃的!”然后把嘴張得比平時還要大。
還有的時候,我會用一些想象的辦法,讓吃飯變得更有趣。比如,一次吃飯,我指著盤子里小塊的蘑菇對女兒說:“你看它這么小,像不像個蘑菇寶寶呀?”然后又指著大塊的蘑菇說:“它像不像蘑菇媽媽呀?”女兒聽了非常開心,自己用筷子連夾了好幾塊蘑菇,邊吃邊說自己吃的是“蘑菇爸爸、蘑菇奶奶和蘑菇爺爺!”還有一次,我把一團米飯放在一塊青椒上問寶寶:“這像不像是一只青椒船?”于是寶寶很開心地吃了兩大塊青椒。
當然,這些辦法都只有在孩子確實有食欲的情況下才能奏效。如果孩子已經表現出堅決不想吃的態(tài)度,那么再逼只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我不希望在孩子心中留下“吃飯是件痛苦的事”的印象,更不希望她覺得“吃飯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媽媽或其他人”,所以孩子長到現在,我從不逼她吃飯或喝奶,也從不跟在她身后追她喂飯。
健康感悟:孩子都是“養(yǎng)生大師”
很多人都說越小的孩子越是無憂無慮,讓人羨慕。其實,如果你有機會仔細觀察,會發(fā)現越是小的孩子,似乎越有一種天生的“智慧”: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吃飽了,往往很難再讓他們多吃一口;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睡夠了,也絕不會賴在床上繼續(xù)睡懶覺。他們都是天生的運動家,不用人督促卻盡情釋放自己的能量;他們更是天生的好學生,總是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
作為成人,我們常常容易覺得自己比孩子知道得多,做什么都是為他們好,常忍不住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他們是饑是飽,是冷是暖,然而,我們真的都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