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三歲之前,母親對孩子比父親重要的多。而母親作為女性是非常在意親密關系的,如果夫妻感情不好,母親即便在事業(yè)上很成功,也會有很大的失落、空虛和不安,這種狀態(tài)下做母親,常不由得陷入兩難,如果孩子很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得很好,那么母親會因為孩子不怎么需要他而陷入失落,因為不被需要就仿佛自己不重要,就仿佛孩子和自己不夠親密;相反,假如孩子不能獨立,自己的事情處理不好,母親又會很失望,她對孩子有太多的期望,如果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那么她也就無從成為一個好媽媽,當女性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好妻子的時候,常常強烈的想成為一個好媽媽。只有她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只有當她不必再去懷疑自己是不是夠好時,她才不需用通過成為"好妻子"或者"好媽媽"來證明自己好。
倘若不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婚姻,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友好的離婚。為了孩子而維持一個不夠好的婚姻關系,遠不如和平、友善的分開;最差的情況是,父母離婚后彼此記恨,又用孩子來作為砝碼或者工具來傷害對方,比如禁止對方探視、指責孩子掛念對方,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安全感就極難建立,長大后婚姻也很難幸福,生下的子女很容易精神抑郁。幸福的家庭會遺傳,不幸的家庭也會遺傳。
我夠好嗎(4-5歲)
從四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建立,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了,也就開始有記憶了。而父親的影響也開始漸漸趕上甚至超過母親了。
這個"我"是一個嶄新的我,孩子們會非常關注這個"我"夠不夠好,這就像作家寫完第一篇小說、建筑家建好第一棟建筑特別關心這些作品的反響一樣。這個"我"又是相當稚嫩的"我",在自我認知和評價方面非常地依賴他人,非常需要他人的贊美、肯定和認同。而最主要的他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其中父親的影響力通常又大大的超過母親。之所以如此,和男性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中的統(tǒng)治地位有很大關系,母親通常代表家庭和情感,父親通常代表社會和責任。
父親欣賞、肯定自己的孩子,從理論上說,既不困難也不復雜。當孩子有一件事情做得不錯,父親走過去摸摸孩子的頭說,你這件事做得很棒!或者拍拍孩子的肩膀說,你能這樣做我很開心,就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父親對孩子說,"有你這樣的女兒我很高興"或者"你是一個好兒子",都是對孩子極大的肯定。這些鼓勵和肯定,對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性別認同都是十分關鍵的。在這方面,父親的作用通常大于母親,這并非說母親的鼓勵和肯定沒有作用,而是說父親的影響力更大。
盡管理論上說起來很簡單,可遺憾的是,生活中,來自父親的肯定和鼓勵并沒有那么充分。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常見的是兩個原因:其一是父親的自我滿意度,其二是父親接納孩子不同于自己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個人自我滿意度越高,發(fā)現(xiàn)和欣賞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好處的能力就越強,一個人如果自我感覺特別糟糕,自己的需求很不能滿足,自己過得很不開心,也很少受到尊重和欣賞,那么他就很難去欣賞和贊美別人。對于父親來講,能否得到妻子的欣賞和尊重格外重要,這直接影響到父親在什么樣的心情下做怎樣的"父親"。所以,父親在外事業(yè)剛起步,在家得不到妻子的認同、欣賞和追隨,是父親不能夠很好的去肯定、鼓勵孩子的原因。需要說明的是,欣賞和肯定孩子不是一個可以學習到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和能力,只有真誠地贊美和欣賞才有影響力,相反,如果沒有真誠的欣賞,一定有"真誠"的指責來填充。
第二點也是常見的。因為孩子固然從遺傳上來自父母,必有相像之處,但是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必有不同之處。所謂的"接納""尊重"就是針對這些不同而言的。父親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常自然的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比如父親行事果斷高效,那么面對一個優(yōu)柔的孩子就是一個考驗,常常會奇怪甚至質問:你怎么就跟我不一樣呢?做個事情怎么這么瞻前顧后、慢慢騰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