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學齡前兒童中表現(xiàn)為每3-10天排便一次,大便便結而量多,排便非常困難。這種表現(xiàn)如出現(xiàn)在生后6個月內,則要注意與Hirschsprung氏病區(qū)別。約25%患兒發(fā)生慢性便秘的年齡在1歲內,多數(shù)在2-4歲期間。
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醫(yī)師們往往發(fā)現(xiàn)患兒的飲食中缺少纖維素。而這種情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過去某次普通的感染性疾病之后,由于患兒食欲不振,家長重拾奶瓶或給予糊狀食物喂養(yǎng)以解決進食問題。這種辦法實際上是不適當?shù),勢必導致兒童日后繼續(xù)要求此類食物。此外,肛裂或其它肛周疾病、居住地或學校變更、家庭中同胞的新增等也可能成為便秘的誘因。
治療關鍵在于清除糞塊、重建良好的腸道排便習慣、以及鼓勵患兒樂于排便。我們曾采取四種萬法治療兒童慢性便秘,包括一般指導、通便劑、排便訓練和飲食調整。除了少數(shù)患有器質性疾病或者有嚴重精神問題的患兒,多數(shù)治療都收到效果。
排便訓練每次主餐后患兒應去廁所坐便至少10分鐘(有一個支架承托他)。家長應該承諾孩子,在此期間不一定要排便,當然能排便最好。患兒應徹底消除被懲罰的后顧之憂。
飲食調整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困難的措施。家長必須認識到,患兒應該攝入含食用纖維多的食物,對飲食不適宜的家庭尤其要強調進行調整。2歲以上患兒食物纖維的每天攝入量應該為"年齡數(shù)+5至10克"。每天應給予1克的鈣劑,并攝入不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花生醬和蛋黃醬)以獲取熱量。保持足夠的水份攝入和不喝含咖啡的飲料也非常重要。
一般指導首先應該向家長明確解釋排便的生理過程和便秘的發(fā)生機理,讓家長明白如何治療的道理并積極參加治療的過程。尤其要向那些病程已經較長,就診次數(shù)較多的患兒家長做好此項工作。治療后3月至2年的調整效果對預后是至關重要的。療程安排應根據(jù)以往便秘的持續(xù)時間、對治療的順應程度以及耐心而調整。家長對于患兒開始能夠控制排便時不要期望過高,在他們出現(xiàn)暫時退步時也不要責罰埋怨,此點也非常重要。
通便劑礦物油是較常用的通便劑,每日60-90毫升分作早晚二次便用。所用劑量可以調整至患兒至少有二天以上的大便是松軟的,且排便是無痛的。礦物油能夠降低糞便的硬度,同時使患兒不能憋住大便。礦物油可以比較長時間地使用,一般在使用3-6個月后根據(jù)病情停用。另一類不常用的瀉藥是番瀉葉和乳果糖,對于某些患兒可能有效。對于便秘嚴重的患兒,可以在開始時使用甘油灌腸,侍大便能順利、安全地排出后,再改用礦物油。
上述幾個小妙招都是家長們對付孩子慢性便秘的利器,在生活中也要多多數(shù)以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地鍛煉,萬萬不能因為一時的寵愛和心軟就給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那樣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疾病,得不償失。